青海是不少市民外出游玩首選的好地方,游客眾多也帶動了當地水產業的發展。近些年青海對于水產養殖以及漁業的發展十分關注,其中更是積極推廣特種水產養殖業。
青海地產蟹爬向百姓菜籃子
每年農歷九月是螃蟹最為肥美的時節,以前,青海市場上的螃蟹都是從外地運來的,但這兩年,青海人也可以買到本地養殖的螃蟹了。記者從省農牧廳了解到,如今,除了可魯克湖每年可以收獲大閘蟹外,貴德、樂都、化隆的冷水大閘蟹養殖也取得了成功。
樂都、尖扎、化隆也有地產蟹了
“樂都也有大閘蟹了,買點嘗嘗吧。”10月6日,一家大閘蟹專賣店里,幾位西寧市民在挑蟹。
“我們是從去年開始養殖的,當年的產量在1.5萬公斤左右,最大的蟹有四兩重,平均下來,每只蟹也在二兩以上。”店老板席思安說,他在青海生活十幾年了,前幾年聽說可魯克湖養殖大閘蟹成功后,他也動了養殖大閘蟹的念頭。在他的老家江蘇,養蟹已經形成產業化,從育種到成蟹上市,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2010年,他從老家弄了些紐扣大小的大閘蟹放到了自己在樂都經營的農家樂魚塘里,“當時也沒專門喂,結果到第二年開春,放養的很多小蟹都長大了。煮熟了一嘗,味道特別鮮。”
2012年,席思安在魚塘里投放了幾千斤蟹苗,到中秋、國慶上市后,很受消費者歡迎。“我的蟹主要面對西寧市場,去年開了這個專賣店,消費者一聽說是在樂都養的,都想嘗嘗。我們的蟹味道鮮,黃多膏肥,回頭客很多。”
“今年,全省大閘蟹的產量有125噸。”青海省農牧廳漁業局局長王海說,除了可魯克湖,貴德、樂都、尖扎、化隆的冷水大閘蟹養殖都取得了成功,雖然沒有形成規模養殖,卻豐富了本地市民的菜籃子。而且,對于養殖戶來說,也實現了增收。
本地蟹的本地境遇
“本地的螃蟹太貴了,進價貴,賣得就貴,老百姓不愿意買。”交通巷水產戶周師傅說,西寧市場,雖然一年四季都有大閘蟹賣,但到了中秋節前后螃蟹最多,經營戶們銷售的基本都是外地運來的螃蟹,三五十元一斤的,最受市民歡迎。
“既然是本地養的蟹,我覺得應該比外地運來的便宜。”正在周師傅店里買魚的西寧市民許燕說。
來源:中國水產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