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中儲糧周一承認有1400多噸進口菜籽油流入國儲事件影響,29日菜籽油期貨價格全線下跌,并已進入下降通道。在市面,食用油原本已在降價促銷,作為調和油重要原料的菜籽油卷入不利消息,也有可能進一步拉低油價。中儲糧28日晚二度發出通報,表示涉事的進口菜油已作退庫處理,而分析認為事件除了反映騙補賺差價外,也暴露出我國農產品價格在競爭力上的尷尬。
受到中儲糧周一承認有1400多噸進口菜籽油流入國儲事件影響,國內期貨市場周三菜籽油期貨價格全線下跌,主力合約1405最大跌幅達1.31%。盤面交易趨向放量。棕櫚油等其他油脂產品受影響較小。
市面:調和油、花生油
近日都在不斷降價
中國國際期貨(廣州)的招泳勤認為:“轉基因”事件將在短線方面加速菜籽油期貨的下行趨勢,并中線抑制其反彈。
對于該產品,近期“利空”信息云集。一方面,“轉基因”事件暴露出越來越多的食品期貨會選用國外生產的菜籽來榨油,甚至直接進口國外的菜籽。從 9~10月的到港數據來看,進口菜籽油、菜籽類產品的價格大降5%~15%。另一方面,國內菜籽油臨儲庫存數據與固定庫存數據的加總值,已累計超過700 萬噸,高于其他所有油脂期貨產品的庫存數。
為此,他與業內人士預期:菜籽油期貨主力合約趨向跌至7000~7100元/噸一線。
記者昨日在廣州市面了解到,菜籽油并非本地主流油種,但因其是調和油的主要原料,事件可能進一步拉低食用油價格。盡管金龍魚等廠家昨日在回復本報時稱未再有官方降價消息,但超市銷售員表示近日調和油、花生油都不斷降價,降幅達10%~15%。
中儲糧:
沒“否認”過是轉基因菜油
昨日一度有網媒指中儲糧否認這些進口菜籽油是轉基因。本報記者昨日下午致電中儲糧總部,負責媒體關系的人士表示,有關“否認”一說是媒體自行提煉的標題,并非通報的意思。中儲糧作出通報,只為回應媒體前期就“國儲庫流入大量轉基因菜油”一事的關注。
中儲糧昨晚再發通報,指對于進口轉基因菜籽油污染國家臨儲菜籽油庫存的問題“目前是不存在的”。對于已經出現的混入問題,已經整罐全部退出臨儲庫存,確保國家臨儲菜籽油全部是國產非轉基因菜籽油。
按照首次通報,8月末以來,中儲糧總公司對臨儲菜籽油收購的政策執行情況進行了全面核查。結果發現,違反收購政策將進口油菜籽摻入臨儲庫存的企業2家,湖北一家企業摻入994噸進口菜籽油,湖南一家企業摻入483噸,兩家企業均為委托收儲企業。
“目前,上述兩家企業涉及臨儲油菜籽已全部退出臨儲庫存,地方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也對其進行了處罰。”通報說,總公司正在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但是通報并未對上述兩家企業點名,也未明確指出這些進口菜籽油到底是否就是媒體所指的“轉基因菜油”。
兩招分辨轉基因菜油?或不靠譜
微博有說法稱,一聞濃香味二看顏色可輕松辨別轉基因菜籽油。依據是,由于芥酸值不同,非轉基因的菜油在烹飪時有較強的濃香味;而轉基因的菜籽藍光值高,烹飪時油面有一層藍光。
業內人士懷疑稱,國內非轉基因菜油也有低芥酸品種,且市面上的菜油都經過精煉,難以靠味道區分。此外,藍光值一般只可在毛油、四級油中檢測,肉眼不太可能輕易分辨。
分析:
每噸上千差價反映農業問題
出現用進口“冒充”國產的情況,背后是為了利益。在市場上,目前國產大宗菜籽油市場價每噸約8800元,進口菜籽油只需7920元/噸,有近1000元差價,政策價和市場價差距就更大了。
“進口菜籽油大部分來自加拿大,基本上是轉基因的。”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說,問題出在收菜籽油的企業和賣菜籽油者之間的利益鏈。
馬文峰說,事實上收儲機構理論上不會對每批菜籽油進行轉基因檢測,但根據賣方提供的票據,肯定可知道是否來自進口。
2009年后油菜籽和菜籽油的進口量急升,今年上半年菜籽油進口量88.3萬噸,同比大增79.9%。
馬文峰說,進口和國產菜籽油存在的較大價差,是我國農產品競爭力較弱的一個縮影。除了是否轉基因的因素外,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反映出我國農業生產方式較為落后。
中儲糧昨晚二度發出通報,表示涉事的進口菜油已作退庫處理。(廣州日報)
來源:廣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