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綠色無公害的放心蔬菜”是當前百姓普遍飲食需求,根據市場的發展需要,全州縣農業局以提高“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為抓手,多措并舉,全力推進檳榔芋種植向規模化、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一是轉變群眾思想觀念,擺脫傳統農業思想的束縛。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讓群眾認識發展蔬菜產業的巨大增值空間;每年舉辦一屆芋頭節大賽,通過表彰典型模范,為轉變群眾思想觀念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
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生產基地的標準化、規模化水平。采取引導農村合理進行土地流轉,積極鼓勵種植能手和農村經紀人投身入基地蔬菜生產,加強對水、電、路、溝、渠等基礎設施建設,對灌溉溝渠、廢棄物回收池、太陽能殺蟲燈、誘蟲器、采后商品化處理及冷藏場地等無公害栽培設施建設進行重點落實抓好。
三是加強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提高群眾科學種管水平。結合陽光培訓工程和檳榔芋不同季節生長特點,組織農技人員深入基地的田間地頭手把手對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把優質種苗選擇、土壤消毒、薄膜覆蓋、凈水灌溉、綠色植保物化技術、平衡施肥、采后分級包裝、加工貯藏等優質高產高效技術傳授給農戶,提高其科學種植水平。
四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樹立品牌形象。在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力度, 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和生產技能的同時,要求群眾在產前、產中、產后主要農事操作嚴格按照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的要求和商品質量標準進行生產、采收、分級、加工、包裝、上市;推廣田間清潔生產技術,田間廢棄的農藥瓶、農膜等農業生產物品要及時收集到回收池處理,減少環境污染,生產無公害農產品。
五是創建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基地,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發展。通過建立千畝連片無公害標準化檳榔芋常年生產基地,是促進全縣蔬菜產業提質增效的有效途經。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生產模式,運用栽培新技術,培育農民經紀人和種植專業合作組織,重點推廣應用標準化生產、病蟲害綜合防治、采后商品化處理等內容,有效促進檳榔芋種植面積規模擴大、效益提升,示范引導大面積發展。
通過實施以上措施,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檳榔芋產業化發展。目前,全縣檳榔芋種植面積達1.5萬畝左右,其中1000畝連片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基地2個,預計生產基地總產量達3800噸,總產值1200萬元左右,基地發展對當地農民人均增收在1000元以上。
來源:全州縣農業局經作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