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而糧食是基礎中的基礎。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確保農民持續增收,始終是破解“三農”問題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益陽緊緊圍繞中央決策,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突出位置,通過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產,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為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但由于基礎設施薄弱,糧價下跌,農資價格居高不下,種糧收益下降,已嚴重影響到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如不引起高度重視,必將影響益陽市糧食生產健康發展。
一、益陽糧食生產發展現狀
益陽地處湘中偏北,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6.7℃,日照1245小時,無霜期280天,降雨量1872毫米,適合于糧食作物生長。益陽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近年來,大力推進糧食規模化、產業化、機械化、品牌化經營,走出了一條具有益陽特色的發展之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逐年提高。
㈠種植面積恢復性發展。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聚焦“三農”,免除農業稅、增加種糧補貼、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激發了農民種糧熱情。2012年,全市糧食種植面積達621.12萬畝,恢復發展到上世紀“以糧為綱”時期的水平,與歷史上糧食種植面積最大的1976年比較,只差26.04萬畝,其中稻谷549.5萬畝,占到糧食總面積的88.5%。益陽市進入湖南糧食生產先進行列,其中赫山區、南縣、沅江市成為國家級糧食生產先進縣,資陽區、桃江縣成為省級糧食生產先進縣。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