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我國的飼料業“飽受風霜”,為了保證我國的飼料業能夠健康的可持續發展,《飼料標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國飼料工業是伴隨改革開放而興起的一個朝陽產業,經過30多年的持續健康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建成了包括飼料原料、飼料添加劑、飼料加工、飼料機械以及教育、科研、檢測等支撐體系在內的較為完善的飼料工業產業體系。從2010年開始,我國成為世界第一飼料生產大國。2012年全國商品飼料總產量達 1.94億噸,總產值6463億元,飼料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基礎產業,為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和“保穩定、保供給、保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飼料標簽》強制性國家標準首次發布于1988年,是飼料工業行業管理的兩大重要基礎性國家標準之一,比1999年首次頒布實施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還早了十多年。作為飼料行業管理的重要抓手,經過20多年的實施,在規范飼料行業生產經營秩序、提高飼料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2年5月1日,新修訂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對執行多年的飼料標簽制度,新《條例》按照新的形勢要求,進一步明確了應當標示的基本內容。為使《飼料標簽》標準與新《條例》及其配套規章相協調,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全國飼料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時組織力量開展了《飼料標簽》強制性國家標準的修訂工作,2013年10月10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新修訂的《飼料標簽》標準,該標準將于2014年7月1日實施。
新標準總體框架與1999年版標準基本保持一致,在技術內容上作了進一步的充實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適用范圍
新標準將適用范圍界定為“商品飼料、飼料添加劑和飼料原料,不包括可飼用原糧、藥物飼料添加劑和養殖者自行配制使用的飼料”。與1999版《飼料標簽》標準相比,主要變化有兩點:
來源:中國水產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