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香港決定取消葡萄酒進口關稅,不征收任何增值稅或商品服務稅,從原來的40%降為零,從此香港躍身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系中首個葡萄酒免稅港。更于2011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拍賣中心。目前,內地和澳門仍是香港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對象,占據整個出口額的九成以上。
關稅的取消給香港帶來相當大的經濟收益,2008年至2011年為香港葡萄酒業的高增長時期,每年都錄得雙位數字的增長。2012年進口至香港的葡萄酒價值金額高達10.3億美元,是2007年時的5倍,而同期出口的葡萄酒的金額也達2.3億美元,是2007年時的3倍。
但是,近年來香港葡萄酒業卻遭遇了難題,經濟放緩、競爭加劇、人才匱乏等問題接踵而來。2013年以來,內地經濟受全球經濟疲弱影響有所放慢,反映在葡萄酒行業上,香港出口到內地的葡萄酒金額也有一定程度降低。
貿發局經濟師馬穎德分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亞洲特別是中國內地中產階層逐漸興起。與盲目購進高價酒不同,這些年輕人不斷積累葡萄酒知識,懂得選擇價位適當、適合自己的酒。在未來,這部分消費者將是支撐葡萄酒消費穩定增長的主要群體。
因此,香港葡萄酒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必須在確保信譽的前提下實現產業升級。
2009年,全球首個“葡萄酒儲存管理體系認證”計劃在香港推出,要求每瓶經過香港買賣的葡萄酒都要留下記錄,在制度上杜絕了假酒現象。并與法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等主要葡萄酒生產地區簽訂合作協議,推廣葡萄酒貿易和旅游,并合力打擊假酒。
質量保證后,還需要與旅游、飲食等產業相結合,不斷培養懂得葡萄酒知識的專才,才能拓展市場,創造產業附加值。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