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工業用玉米原料需求的急劇增加,玉米的全球化需求迅速增長,糧食原糧市場價格也一路飚升。國內北方、黃淮海等玉米主產區的播種面積逐年增大。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畜牧業以及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趨勢看,今后玉米發展的勢頭仍然看好,伴隨而來的是玉米收獲機械需求持續保持在一個高度。
玉米收獲機械需求進入快車道
目前全國玉米機播水平達到60%,而機收水平卻只有6.8%,機收水平成為制約玉米全程機械化的瓶頸。玉米人工收獲和秸稈處理已經成為北方地區農民最繁重的體力勞動。據相關部門統計,人工收獲(包括摘穗和割、運秸稈)至少需要5個工日/畝。按30元/工日計,玉米的收獲成本最少在150元/畝。有不少地方農民將玉米秸稈燒掉,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據了解,當前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向非農產業,農忙季節主要靠人畜力作業已難以滿足搶種、搶收的要求。加快發展玉米收獲機械化已是迫在眉睫。2005年國家開始對玉米收獲機械進行試點補貼,2008年進行全國范圍內的購置補貼。
玉米機械市場競爭處于自由階段
近幾年,隨著國家農業政策和農業結構調整,農民購買力提升,玉米種植農藝變化,機器技術日趨成熟,我國玉米收獲機械行業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艱難曲折發展過程。在2006年前,我國玉米收獲機產品一直處于需求不足的狀態,需求量未超過5000臺/年。經過10年的市場培育,玉米機械化收獲方式已經為大多數農民所接受。國內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也漸趨成熟。2007年,在實際需求和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的強力拉動下,玉米收獲機需求增長迅猛。由于對市場準備不足,在旺季許多地方出現了難得一見的供不應求的情況。
來源:中國農機總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