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稻谷開始收割后,就不斷有人問江山老農鄭建文買米,他一一婉拒:"只夠自家吃的。"是什么樣的米,格外受人青睞?不用化肥,不施農藥,鄭建文采用的方法是:菜籽油治稻蟲,菜籽餅搗碎入泥做有機肥。40年來,老鄭堅持用菜油治蟲,沒想到的是,這幾年他突然成了名人。
菜籽油治蟲是不是有效,成本會不會過高?今年8月,筆者曾帶著疑問,來到浙江省江山市毛家倉村實地觀看。
與相鄰已噴過農藥的稻田相比,鄭建文的水稻稈壯葉肥,長勢絲毫不差。
正看時,皮膚黝黑、清瘦高個的鄭建文,右手抓著個大飲料瓶,左手拿個水勺,慢悠悠地走來。
飲料瓶的蓋子戳了小孔,里面裝著菜籽油,他脫了拖鞋,挽起褲腳下到田里,開始治蟲:躬身握住飲料瓶底部,瓶口朝下,順著兩壟水稻間的空隙,一邊走一邊擠出菜籽油滴入水面。三五分鐘后,眼前的一畝多田滴完油,鄭建文放下瓶子,拿起水勺舀起水澆灑在水稻上。
這能治什么蟲?鄭建文沒有回答,而是撥開稻桿和葉子,指著水面讓大家看。原來水面上竟已多了一層稻飛虱的"浮尸",都被油膜給黏住了。
"稻飛虱一碰就黏住,卷葉蟲也有些效果。"鄭建文說,他已斷斷續續采用菜籽油治蟲40多年,效果理想,而且水稻產量也不低。今年鄭建文種了4.4畝,總產量4000多斤。
鄭建文種的是單季稻,菜籽油治蟲一般1~2次,一畝地大概用油1.5斤,按目前10元/斤計算,治兩次蟲每畝地成本只需30元。村支書鄭余忠說,用農藥治蟲平均一畝地一次花費約20元,當地一般起碼治蟲5次以上,每畝地治蟲成本最少100元。兩相比較,菜籽油治蟲優勢明顯:綠色健康,成本更低。
鄭建文的田采用油菜和水稻輪種,用"藥"用"肥"基本自給自足:油菜榨油后,菜籽餅搗碎混入土壤,既做有機肥,種水稻后也能滲出油膜防蟲;而用來治蟲的油,是沉淀后底部有雜質的油,純凈的油則用來食用。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