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長江經濟支撐帶轉型升級綜合發展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將出臺。
《指導意見》所指的“長江經濟帶”將涵蓋長江七省二市(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云南省、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重慶市、上海市),覆蓋包括主流、支流在內的長江全流域(如流經湖北省的漢江、清江,不含流經貴州省的烏江)。《指導意見》將從綜合交通物流、產業分工合作、新型城鎮化、開放開發先行、生態環保、機制協調等六個方面推動長江經濟帶轉型升級。
這是《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近日在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舉辦的首屆長江經濟支撐帶合作論壇上獲悉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劉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坦言,到2020年,我國要全面實現小康。沒有中西部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其中抓手之一便是推進長江流域的發展。
“目前,長江流域七省二市正在加緊編制上報涉及本地的經濟開發材料,為國家出臺長江經濟帶規劃做參考。”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張忠家說。湖北省一位主要領導亦向本報記者透露,如何破除當前體制、機制障礙;如何推進統一市場建設以及如何平衡地區發展等,《指導意見》均將有所涉及。
經濟升級版的“長江夢”
長江經濟帶是我國最具經濟增長潛力的地帶。目前,全國85%的鐵礦石、83%的電煤、87%的外貿貨物都依靠長江航運。
重慶工商大學原副校長廖元和已在長江邊生活了近70年。“長江流域是中國農業發展條件最好的區域,也是解決中國糧食安全最可靠的保障。”廖元和說,不僅如此,長江流域還是近代工業的搖籃,從上海江南造船廠,到漢冶萍公司,到中國三線建設工業,支撐起中國從原材料工業到高新技術產業的完整體系。
今年9月,國家發改委會同交通運輸部召開了關于依托長江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帶的相關會議,國家發改委指出中國經濟要保持長期穩定增長,當務之急就是要壯大能夠支撐轉型升級的長江經濟帶。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