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蟹商這樣“空手套白狼”
● 低價誘惑:直銷店中賣1280元的蟹券,可以換取4兩公蟹、3.5兩母蟹5對,而不法蟹商自行印刷的同內容蟹券只要680元。
● 以次充好:買家下訂單后,不法蟹商就去市場上買來3兩左右的蟹5對,成本只要300多元,再加上快遞費一次10元左右、蟹券印刷費一張2-3元,滿打滿算下來,一筆生意就能凈賺350多元。
● 不怕追究:看透蟹券“吃的人不買,買的人不吃”的特點,再加上消費者對大閘蟹的新鮮程度、質量的判斷不專業,幾乎沒人會去稱蟹的重量。
● 維權艱難:現在消費投訴退換普遍麻煩,沒準一套正規的投訴處理下來吃蟹的季節已經過去了。
近來,正值大閘蟹大量上市,網上充斥著大閘蟹禮品卡、提貨券,更有不少商家宣稱借“雙11”之機推出特價蟹券。但在此背后,一些商家用虛標價格、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手段,將劣質大閘蟹兌換給消費者,甚至發生蟹券公司關門跑路的現象。
早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引發問題的蟹券商多為網上倒賣蟹券的“黃牛”。他們往往先注冊“空殼”公司,再到市場上買斤兩不足的螃蟹,發貨給消費者,而消費者往往不會實際去稱重驗貨。
蟹券“吃的人不買,買的人不吃”的尷尬讓“黃?!庇袡C可乘。
大蟹銷量普降三成
入秋后,上海的大閘蟹銷售點迅速增加,很多都打出“正宗大閘蟹”的招牌,還亮出“國家原產地地理標志保護單位”、“陽澄湖大閘蟹協會推薦品牌”等認證書、委托書、授權書,讓消費者眼花繚亂。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受困于國家反腐主基調,今年大閘蟹的銷售大為下降。
位于銅川路上的“玉記”大閘蟹經銷店的一名員工坦言,受中央“八項規定”等政策的影響,今年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等購買發福利和送客戶的蟹券比往年少了很多,再加上今夏罕見高溫造成減產等原因,大閘蟹批發價上漲、銷量則大不如前。上海多家大閘蟹經銷店的員工均表示,目前,養殖基地的大閘蟹出水價漲了約10%,但今年的銷量比往年整體下降了約三分之一,導致零售價不敢漲。
銅川水產市場最新統計顯示,大閘蟹目前的銷量較往年總體少了約15%。不過,大多為市民自己消費、規格較小的蟹,今年銷量則上升了10%~15%,價格與去年持平。
來源:東方早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