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量點餐、剩菜打包”,今年年初,在中央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號召下,全國掀起了“光盤行動”,餐館紛紛推出半份菜、小份菜,號召適量點菜、避免浪費。時間過去近一年,隨著對勤儉節約關注熱度下降,餐館剩菜浪費現象眼下又出現“回潮”。
近日,記者走訪北京多家餐飲企業,發現眼下不少餐廳的剩菜現象再次增多,不少餐飲企業悄悄取消了“半份菜”,其中,除了商業利益外,消費者長時間養成的不良習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4個客人點了11個菜,打完包誰也不愿意拿
上周六晚8點,在北京市中關村眉州東坡酒樓大廳,一桌5位顧客剛剛結賬便離去,但記者發現,桌上近十道菜動得不多,一盤12只扇貝還剩6只,東坡肘子還完完整整,幾十元一斤的鱸魚只吃了一面就留在了桌上……
“我還問人家要不要打包,結果人家根本就不接話。”正在清理餐桌的服務員小宋看著飯菜這么被倒進垃圾桶又是心疼、又是無可奈何。
小宋告訴記者,最近這樣的情況可沒少出。今年年初,“光盤行動”剛興起的時候,餐廳里到處都貼著節儉節約的宣傳海報,當時消費者也很配合,服務員一提醒,消費者都聽勸,基本上不會有什么浪費,餐廳用的打包盒都少了。但這幾個月卻有些“故態重現”。不少消費者對服務員的勸告并不在乎,有時三四個人,就要十一二個菜。“昨天有一桌4個客人點了11個菜,最后打包盒用了10個,而且打完包誰也不愿意拿。”小宋告訴記者,眼下每天經她手打包的剩菜就有近百盒,足足是半年前的一倍多,“其實誰都知道,剩菜進了冰箱,真正再吃的人很少,還不都是扔了。”
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大學生劉環宇,今年大三的他最近每次去食堂,總能碰到有同學端著半滿的餐盤到回收處扔掉。往往在食堂開餐一個小時之內,一個垃圾桶就被裝滿了。“其實就是大家的老毛病又犯了。”他說,幾個月前“光盤行動”最火的時候,同學們都流行在微博上曬自己吃完的盤子,現在沒人看、沒人關注了,浪費的情況也就多了起來。
“其實浪費還是自己的原因吧,沒往心里去,沒養成習慣。”一位消費者說,看著桌面上的剩菜也很惋惜,但還是沒有打包。他說,這樣的情況經常出現,每次都特惋惜,但再到飯店點菜時還是想不起來,而且由于家里沒人吃剩菜,只能浪費丟掉。
來源:人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