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將曬干的稻谷堆滿糧倉,南昌縣種糧大戶劉長保喜笑顏開。這一年來,劉長保種植的水稻喜獲豐收,增產已成事實,劉長保希望糧價能再漲一些,那樣的話,除去田租和付給工人的工錢,他還能攢下一筆錢,來年購買一臺進口收割機。和劉長保一樣,江西省糧農今年再獲豐收,大家對未來也有更多期待。
南昌縣晚稻豐收
今年早、晚稻豐收產量穩中有增
11月21日上午,看著金燦燦的稻谷裝進糧袋堆滿了糧倉,劉長保笑開顏,今年可以開開心心過冬了。
今年,劉長保水稻種植面積約8000畝,產量在7000噸左右,比去年增產不少。“今年我選用了優質、高產、抗菌能力強的雜交品種,產量非常高。”劉長保介紹說,雖然今年早稻快要收割時遇到下雨,造成一定的損失,但總的形勢非常好,年收入估計超過200萬元。
在上饒鄱陽縣鴉鵲湖鄉大牛湖村,種糧大戶范建華今年水稻畝產近1600斤,比去年增產150斤至200斤。
在新建縣流湖鄉,種糧大戶胡水寶也迎來豐收,畝產1150多斤,比去年增產約100斤,全家樂開懷。
記者從江西省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江西省早、晚稻豐收,產量穩中有增,有望迎來歷史上首個“十連豐”。
糧農豐收的同時也有更多期待
劉長保去年被國家農業部表彰為“全國種糧大戶”,領到10多萬元的獎金,成為南昌縣第二個全國種糧大戶。今年糧食再獲豐收,他也有更多的期待。機械化水平低,人工成本高,劉長保希望能提高種地的機械化水平。他一直渴望購買一臺進口收割機,至今未能如愿。
“一是指標少,和別的種糧大戶競爭起來有壓力;二是補貼和普通農戶一樣,激發不了積極性。”劉長保表示,他希望政府能重視種糧大戶的這些需求。
南昌縣南新鄉種糧大戶劉國毛則是采用滾雪球的方法,盡力籌資購置農業機械。截至目前,他已擁有農業機械42臺(套),其中大型農機22臺(套),加上臨時租賃的農機,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1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