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棚養殖的蔬菜、水果等都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近日,在河北省唐山市記者首次看到了暖棚養蝦,那么,這種養殖模式有什么特殊之處呢?
走進位于灤南縣柳贊鎮大莊河村的瑞達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養蝦暖棚,雖然記者有備而來只穿了件襯衫,但還是感到一股暖流撲面而來,眼鏡立刻起了一層水霧。瑞達水產的理事長張建輝說,暖棚內氣溫常年保持在27℃至28℃,池內水溫25℃至26℃,確保了一年可以養蝦四茬,現在池里的這批蝦再過一個月就能端上百姓的餐桌啦。
在寬敞的暖棚里,圍砌的數百個網格狀水池,一束束軟管24小時不間斷打氧,池里冒著白色的氧氣泡泡。張建輝撈出了幾只南美白對蝦,只見一只只蝦通體呈半透明的青黃色,身長八九厘米。張建輝介紹說,這批是9月份撒的苗,再過一個月就能出蝦,預計這5000立方米的水池純收益可達200萬元。
“普通蝦只能在9月份收獲一次,但我們突破了季節、氣候等自然條件的限制,可以一年養四茬。”張建輝說,他的工廠化反季節養蝦為我省首例,也為我市海水養殖趟出了一條新路子。
工廠化反季節養蝦對技術的要求很高。張建輝介紹說,暖棚的天窗采用的是陽光瓦,具有聚熱保溫的功效,保證了常年恒溫。為了保證水質,他用管道由七八千米外、深達10米的入海口深處取海水,再進行三級凈化,水質有了保證,不用喂任何藥物蝦也能健康生長。
提到搞工廠化反季節養殖的初衷,張建輝說,柳贊鎮大莊河村地處渤海之濱,近幾年來,隨著環境的變化和過度捕撈,海水養殖業一直在低迷中徘徊。他當時就想到把海產品放在廠房里來養,溫度、水質等好控制、好管理。聽說山東的反季節養殖后,他更是眼前一亮,在鎮政府的支持下,結合外地經驗和本地實際,于今年開始探索反季節養殖。探索之路充滿艱辛,蝦苗都是從南方空運過來的,很嬌氣,合作社的漁民們就像“伺候月子”一樣日夜照料著。但是辛苦沒有白費,這次試養南美白對蝦成功后,張建輝又開始試養起斑節蝦。
“現在,周邊來合作社參觀考察的養殖戶多了起來,我都毫無保留地把養殖知識和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以點帶面,把自己的成功經驗推廣開來。”張建輝滿懷信心地說。
相信隨著水產養殖技術的不斷發展、創新,水產養殖模式等也將會日新月異。
來源:中國水產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