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近5年來,中國進口食品平均每年的增長速度在15%左右。2012年,中國進口常規食品銷售量達630億元人民幣。到2018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食品消費國,市場規模將高達4800億元。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消費水平的提高,加上國內食品安全事故頻發,不少消費者開始青睞進口食品,而電商渠道加快了進口食品的快速普及,消費者通過網絡可以輕易選購各國的進口食品。
進口食品網上銷售是國內新興的行業,網上購買進口食品已然成為一種新時尚。隨著電商渠道的快速普及,進口食品價格也將趨于走低。
不少網友青睞網購進口食品,價格低廉、正品保證是網購支持者的主要因素。不過,也存在不少進口食品的可信度方面有待提高。
據了解,目前網絡上銷售的進口食品大致可以歸為三類。第一類是產地在國外,由國內經銷商粘貼中文標識并在國內銷售,外包裝沒有國內的衛生許可證號。第二類是原料由國外廠家生產,國內廠商進行包裝和經銷,包裝上對產品的成分、配料等有較詳細的標注,有國內的衛生許可證號。第三類是包裝上以外文為主,由國內的廠家進行分裝,沒有國內的衛生許可證號。
業內人士稱,只有第一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進口食品。對于消費者而言,購買進口食品首先就是要看包裝上是否有中文標簽。產品包裝上的經銷商企業名稱、地址、電話等信息一定要看清楚。還要注意包裝上是否貼有激光防偽的“ciq”標志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