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電行業為什么能活得好?
一個企業一旦理順了治理結構,將釋放出令人驚奇的生產力。今天再用“家族企業”的眼光看廚電企業已不合時宜。
中國廚電行業大致分為粵、浙兩派,換言之,粵、浙兩派基本壟斷了中國廚電市場。
粵派代表是華帝、萬和、萬家樂、櫻花;浙派代表為方太、老板、帥康。
全是家族企業,不玩價格戰
粵、浙兩派廚電企業相比,浙派更勝一籌。以2015年為例,粵系廚電企業營收基本都在40億元上下,而浙系廚電企業營收均在45億元以上,尤其廚電老大方太更是達到65億元以上。且后者盈利狀況普遍好于前者。
明晰中國廚電行業特點 理順治理結構
歸納一下,中國廚電行業有三大顯著特點:
一、全部是家族企業。不過,經過20多年的發展,它們大多已完成從創始人向二代接班人的過渡。和一代創始人相比,二代管理者大多受過良好教育,視野開闊,理念先進,且多有企業管理方面的歷練,綜合素質高于父輩。
二、基本不打價格戰。和其他家電產品都不一樣,廚電行業多年來似乎形成一種默契:不打價格戰。故此,廚電行業平均毛利率遠高于其他家電產品,這對廚電行業健康發展非常有利。比如:2015年幾乎所有家電企業都在抱怨“寒冬來了”,唯獨廚電行業不認同“寒冬”之說。
三、品牌集中度偏低。有一種說法是,中國廚電市場空間約為1000億元,照此計算,即使市場表現最好的方太,市場占有率也僅有6.5%,與冰箱行業海爾市占率約30%、空調行業格力市占率約35%、彩電行業創維市占率約20%,相距甚遠,說明中國廚電行業市場競爭尚不夠充分。
目前,不少廚電企業已引入或完成股權激勵計劃,比如方太、老板、華帝,被認為是廚電企業從家族企業向現代合伙人機制轉型的標志。再用“家族企業”的眼光看廚電企業已不合時宜。
仔細研究廚電企業競爭力結構不難發現,產品要素在市場競爭中并不占主導地位,誰占主導地位?一是公司治理結構,即企業能否建立先進的企業管理機制、組織結構、價值導向;二是品牌形象(包括“企業形象”和“產品形象”兩個層面)能否做到與時俱進,贏得年輕消費群體的認同。
如果這兩點都做到了且做得不錯,一般來講,這個廚電企業的業績及市場表現一定不錯;從反面看,那些在競爭中漸趨敗落的廚電企業,往往是因為這兩個方面沒能做好。
理順治理結構,市場還你驚奇
浙系廚電企業近年來好于粵系企業,一般認為與其較早地建立了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并在此基礎之上形成了領先的品牌及市場競爭意識息息相關。
這實際上意味著,粵系廚電要想趕上或者超過浙系同行,必須在治理結構和品牌形象兩個層面狠下功夫。
以粵系廚電代表型企業華帝為例。該企業2015年9月發生所謂“政變”,大股東潘葉江發起股東大會,實現對原董事長的取代,一舉結束華帝長達多年的“七君共治”權力格局。
業界普遍認為,華帝近年來行業地位的下降,與其治理結構難以適應市場競爭有很大關系,“共治”的權力結構,看起來既溫情又充滿人情味,卻難以適應當今世界的市場競爭,客觀上加速了華帝企業走向變革。
目前來看,華帝變革效果已經開始顯現。2016年一季度,該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76億元,同比增長14%。
可見,一個企業一旦理順了治理結構,將釋放出令人驚奇的生產力。
美的變革經驗,則可以給粵系家電企業提供諸多啟示。2011年以來,美的連續發起兩次大變革,從治理結構、組織模式、產業布局、產品理念、競爭方式等,全方位實施“痛徹骨髓的變革”,很難想象沒有幾年前的變革會有今天的美的。
當然,要求粵系廚電企業實施美的式變革不太現實,但其經營變革的理念與方法論,仍然值得粵系廚電企業借鑒。畢竟,美的也是家族企業出身。(本文作者劉步塵,系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
發表的文章內容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
中華廚具網(www.hoppecoke.com)秉承為商用廚具客戶提供滿意數據信息服務,為商用廚具企業開拓廣闊市場為宗旨,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憑借自身行業優勢、人才優勢,順應市場需求和信息化潮流,以保持中國專業、權威的商用廚具行業門戶網站而努力。
中華廚具網通過分析了大量商用廚具企業信息及市場調查后,中華廚具網在中國廚具孕育產生,它將更聚焦商用廚具品牌價值提升,為廚具產品提供招商加盟信息服務,行業資訊服務,為企業代理商提供商業信息報道、商業合作和店鋪運營咨詢服務。
中華廚具網是綜合商用廚具大數據信息平臺,更具價值的行業門戶準確的定位、多方位及時的行業信息、高轉載的資訊發布,主導商用廚具行業資訊動態。融合熱點事件策劃,多方位立體傳播,助力企業發聲,為品牌擴音增強知名度。招商加盟連續為商用廚具品牌推薦優質代理商,強大的經銷商數據庫,快捷高效的渠道通路,定制化服務品牌招商,一站式為廚具企業招商加盟建立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