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德陽市旌陽區水務局了解到,該區為加快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減少水產養殖內源性污染,促進生態特色水產業的發展,促進漁業增效、農民增收,從2011年在全省范圍內率先組織開展“稻+鱉+魚+菜”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試驗,并不斷推廣“稻、鱉、魚、菜”生態循環農業生產技術,進一步加大了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的創新和推廣力度,創新綠色生態循環漁業養殖新模式,得到了省、市、區領導及國內有關專家的肯定,并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旌陽區始終把改善民生、實現農民增收作為水產發展的重要目標,進一步挖掘生產潛力,提升養殖水平,做強做大水產產業,根據行業特點,發揮資源優勢,著力科技創新,圍繞“科技興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推動“稻、鱉、魚、菜”綠色生態循環漁業養殖。
為進一步加大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的創新和推廣力度,該區專門成立了“鱉、魚、稻、菜”生態循環生產技術領導小組,建立目標責任制,落實項目責任人,對項目的實施進行了全程跟蹤、監督檢查,重點以德陽黃金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特種水產試驗示范基地為依托,開展“稻+鱉+魚+菜”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試驗。在2011年及2013年分別利用20余畝的魚池開展“鱉、魚、稻、菜”生態循環生產技術探索。經過試驗,取得了畝產魚200余斤、稻500余斤、商品鱉500余斤和水生蔬菜2200余斤、畝產值4萬元以上的好成績,并且鱉、魚、稻、菜全部達到綠色食品標準。今年,按照有機農場和濕地公園標準建成300余畝試驗示范基地,其中試驗田38畝,畝產商品鱉達700余斤,套養的鯽魚、丁桂以及草魚苗種等畝產達260余斤;在試驗過程中做到“零施肥”、“零用藥”種植條件下,優質稻谷正常生長,畝產達600余斤;水蕹菜畝產達2500斤以上,每畝收入達到4.5萬元以上。為將“鱉、魚、稻、菜”生態循環生產技術成果進一步推廣,旌陽區計劃“十二五”期間在丘區推廣3000—5000畝“稻、鱉、魚、菜”綠色生態循環漁業養殖,為丘陵地區農民找到一條致富路子。
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