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日本的人常常會被超市里“人參”賣一百日元一袋的標牌雷得外焦里嫩——人參啊,那在我國古代是被稱作可以吊命的神藥,怎么可能這個賣法?要知道一百日元才合人民幣不到十塊錢呢。
這當然是一個誤會,日語中“人參”的含義是胡蘿卜而已。不過,這個概念在今天韓國真正天翻地覆了——當你看到某個胖胖的釜山廚娘端起一簸籮如假包換的人參,在水龍頭前如同洗大白菜一樣沖洗的時候,你絕對會懷疑在這個國家人參的地位也已經淪落到胡蘿卜差不多。這就是筆者在韓國某餐廳親眼目睹的情景。
受韓國方面的邀請,八月份筆者和若干友人一起到了這個與我們頗有淵源又有些不同的國度訪問。說頗有淵源,因為兩國實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個相似的地方就是雙方都對傳統的補養方式比較熱衷。到了釜山,對方便請我們去吃一家頗有名氣的餐館,據說其特色菜是高麗參燉童子雞。
這道名菜果然十分了得,形態古樸的韓式砂鍋中,翻沸著乳白的濃湯,隱約可見一只完整的肥雞,揭開鍋蓋的瞬間,濃郁的香味已經讓人饞涎難遏。然而,人參呢?整個鍋中找不到人參的影子。
館子是正宗的韓國館子,所以配的坐席也很傳統,需要盤膝而坐。雖然在日本生活了十幾年,但老薩還是很怕這種折磨膝蓋的做法,看看湯煲得太燙,便起身活動活動。一抬頭看到了同團的國際廣播臺張雪松先生,看來,張先生也是同樣不太不習慣這種坐姿。兩人相視一笑,便開始一起看看小店的風景。
侍女的態度謙恭到位,幾名食客箕踞豪飲,這個不大的餐館很有些古風……慢,那是什么?我們兩人幾乎同時看到了一樣令人好奇的東西。就在一旁的桌上,放著一個帶篩孔的塑料笸籮——這東西當然沒什么新鮮,在北京也很常見,我家就用這東西洗菜的。令人好奇的是盆子里面的東西。只見這個臉盆一樣大小的東西里面,裝滿了一些白生生,細長長,垂著長長須子的根莖類植物。定睛細看,竟然都是如假包換的人參,足有三五十棵,根須俱全!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