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上市,又到了品柑橘的大好時節,但是不能保證買回家的橙子每個都甜,于是,將橙子“搖一搖”會變甜的說法“橫空出世”,引發不少網友關注。
記者針對這一說法特地采訪了廣東省農科院以及華南農業大學的數位果農專家,他們均給出了一致的答復。
“捏一捏、搖一搖甜度即刻上升缺乏科學依據。”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所長鐘廣炎向記者表示,“搖一搖更甜”的說法,其實更多是品嘗者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柑橘類非呼吸高峰型水果影響不大,而蘋果香蕉類呼吸高峰型水果甜度要起變化也需要一段時間積累,而非迅速提升。
鐘廣炎介紹,隨著成熟期的到來,果實又依據成熟時呼吸變化情形的不同,而細分為兩種不同類型。一種是呼吸高峰型果實,如蘋果、梨、杏、桃、李、香蕉、獼猴桃、番茄,成熟時有一個明顯的呼吸高峰,高峰過后果實就很快失去耐藏性,呼吸躍變的發生,意味著果實衰老的開始。
而另一種則被稱為非呼吸高峰型果實,后者在成熟和衰老時,呼吸作用雖同樣一直減弱,但不像前者較為激烈,反而較為緩慢,不會出現呼吸高峰。鐘廣炎稱,如柑橘類、葡萄、棗、芒果等水果都歸于這一種類。
當呼吸高峰型果實上的乙烯受體感受到乙烯后,就會啟動一系列成熟反應。果實的呼吸氧氣量出現高峰達到生理成熟;果實內的淀粉轉化為糖分、青色逐步消退、硬度也開始下降,然后達到最佳的食用階段。而對于柑橘類果實如橙子、檸檬、柚子等,乙烯除對他們的色澤產生少許影響外,對于非呼吸高峰型果實的其他方面成熟的影響并不明顯。
“如果說蘋果、香蕉搖一搖會變甜還有一定依據。”鐘廣炎笑言。
記者了解到,這種說法的依據在于央視財經頻道曾經就此進行過實驗,結果顯示,在恒溫下,經過甜度測試儀分析搖晃前的橘子甜度為11.0%,而搖晃后的橘子甜度為11.2%,“搖一搖”后甜度的確上升。
對此,鐘廣炎表示,央視的實驗不夠嚴謹。果實的糖分分布不均勻。他說,雖然央視搖晃前后取樣的橘子為同一個,但是插入導管取樣的具體位置,深淺不能保證完全一致,“如果插得深一些,可能就更甜,反之則甜度下降。”
此外,他還稱,就像人測量體重存在誤差一樣,每一次測量,儀器也可能存在誤差進而得到不同的結果。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