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悠悠茶香,走進地處浙西南一隅的茶鄉新興,一幅生生不息且美輪美奐的茶鄉美景躍入眼簾:綠油油的茶葉漫山遍野,采摘茶葉的工人三三兩兩點綴其間,騎行的游客、寫生的畫家絡繹不絕……
近年來,新興鎮依托優越的自然環境,積極推進茶產業發展,并融入生態、文化、旅游等元素,大力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育苗、種茶、加工、銷售、旅游于一體的產業鏈,成為茶產業中“一二三” 產業通吃的“三棲明星”。
起點領跑:茶園生態化
新興鎮茶產業的發展,依賴于茶葉良種的培育和科技支撐。近年來,新興鎮積極推行無公害有機茶種植模式及綠色防控技術,確保茶葉質量和茶園生態環境安全。
——建立標準化綠色農資專賣部,加大對農資的源頭監管;
——開展土樣測試,掌握土壤現狀,有針對性地進行施肥,全面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推廣太陽能殺蟲燈、信息素誘捕等茶園“綠色防控”技術,并組建專業合作社,實行統防統治,降低茶葉種植環節農藥殘留量。
種類齊全的品種、良好的品質以及生態的種植模式,為做大做強茶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彎道超越:產業精細化
育苗、種茶、加工、銷售……雖然新興鎮的多數行政村以茶為主業,但同一個茶產業在該鎮卻催生出四大類的特色村。各個村之間分工明確,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明確的分工讓全鎮茶農在錯位經營中迅速富了起來:下源口村三分之一的農戶從事茶苗種植,年產值達800多萬元;橫溪村村民沒山林、沒溪灘,人均只有0.75畝山田,但憑借茶葉加工,每戶每年賺取10多萬元純利潤成為一件平常事;依托茶青市場,上安村每年都會吸引省內外10多個縣市的茶商,年交易量超過2萬噸,村民僅靠房屋出租一項,每年就可增加收入50余萬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萬元……
終點沖刺:茶鄉景區化
騎上單車,暢游于連綿起伏的茶園之中,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左顧右盼,是半彎著腰仔細采摘嫩芽的茶農;路邊不時可見前來寫生的畫家,在油布上涂抹依山傍水的茶園風光……去年7月,新興鎮依托1.2萬余畝的大木山茶園,建起長達10多公里的綠色廊道,開發“陸上慢騎行游賞”旅游項目。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