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華夫婦將慈姑拖到岸邊。
天氣漸冷,揚州本地慈姑新鮮上市。近年來,揚州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慈姑種植基地,產品遠銷上海、南京、泰州、安徽等多個省市。昨天,記者來到沙頭蔬菜基地,探訪揚州“采慈姑人”。
慈姑減產畝產3000斤
在沙頭蔬菜基地,記者見到了種植慈姑的農戶陳慶華。種植慈姑這一行,老陳已干了十年。“今年種了七八十畝地,在沙頭這一片,只能算是中等種植戶。有些大戶,一種就是三五百畝。”
“今年夏季天氣熱,慈姑受了災,畝產減了不少。去年畝產有4000斤,今年只有3000斤左右。”對于種植慈姑,老陳顯得很有信心,“我這個還算好的,有些照料不好的慈姑,畝產只有2000多斤。”
彎腰、用手劃開水表面的慈姑莖葉、挑揀七八個慈姑、扔到旁邊的大塑料盆里;撿完水面的慈姑后,還要彎腰用手伸到周邊的淤泥里摸兩下,以免“漏撿”……周素梅告訴記者,每天這樣的彎腰動作,她都要做無數次。“總有漏掉的,全部撿完后,還要從頭再撿一遍。”
“她每天早上眼睛都蠻好看的,到晚上就都腫成魚泡眼了。”老陳笑言,他們夫妻倆一年最主要收入就是這些慈姑。“我們還雇了兩個人,現在人工貴了,一個工人每個月工資、吃飯、抽煙要4000元,采慈姑是個力氣活兒。”
老陳告訴記者,如今正是慈姑上市的旺季,他們夫妻倆平均每天要呆在慈姑地里采摘10個小時。“天再冷一些,人工就更貴了,我們現在多采摘一些,用濕泥堆著放好,過半個月挖出來賣都很新鮮。”
希望天冷些價高些
“現在我們這邊規模種植了。農戶采摘好,只要打個電話,就有專門的經紀人上門收購。”老陳笑言,沙頭周邊的慈姑種植基地超過6000畝,而整個揚州市的慈姑種植面積達到了兩三萬畝,成了全國數一數二的慈姑種植基地。
他告訴記者,目前40%左右產量供應本地,另外60%左右銷往全國各個省市。“上海、南京、泰州、安徽等全國多個省市都到我們揚州拿貨。”
老陳說,今年慈姑的價格遠不及往年。“雖然今年減產了,但現在慈姑的田頭價只有1元/斤,去年這個時候要賣到1.3—1.4元/斤哩!”
“天再冷一些,價格可能還會再漲一些吧。”陳慶華的眼中充滿了期待。
來源:揚州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