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立足發展旱糧產業,挖掘糧食增產潛力,增加糧農收入。力爭通過3-5年時間,全市旱糧面積增加10萬畝。
一是出臺政策扶持。擇優獎勵旱糧示范建設點,探索開展小麥訂單收購試點。諸暨市對200畝以上春糧示范方每畝補貼90元,對30畝以上糯高粱示范方每畝補貼100元,對20畝以上鮮食玉米、番薯、大豆和30畝以上馬鈴薯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方,每個給予1萬元補助,促進特色旱糧示范建設。
二是推廣良種良法。開展旱糧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示范和推廣,提升旱糧生產科技水平。引進高粱新品種“瀘糯8號”, 采用“春季糯高粱--再生糯高粱”栽培技術模式,兩季畝產700公斤以上,畝產值約3750元,每畝凈收益2350元。
三是鼓勵加工增值。鼓勵旱糧加工企業發展訂單農業,建立原料基地,推進旱糧產品加工技術改造,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產品附加值。如綠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結385戶農戶、2000畝番薯基地,開發番薯粉絲、番薯巧克力等產品,畝產值達1.6萬元。
四是培育特色品牌。推進休閑觀光農業、創意農業等新型農業業態與旱糧生產的有機結合,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新昌縣茗香迷你番薯專業合作社注冊 “新昌農趣”商標,開發迷你番薯品牌,每畝凈收益1850元。上虞市長塘生亮生態農莊依托天然富硒土壤資源,開發天然富硒紫心番薯等特色產品,每畝凈收益2745元。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