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充滿著香芝麻炒菜油、橄欖調和油等旗號的食用植物調和油,但其主要成分卻是大豆油。這其中芝麻油、橄欖油又有多少?消費者無從得知。由于長期缺乏國家標準,商家在調和比例上混淆概念,打擦邊球已成為業內“共識”。而從2004年就醞釀制定的國標《食用植物調和油標準》直到現在還在難產中。
□市場亂象
調和油大多不標配方比例
在北京各大超市里,記者發現,各大食用油企業均有調和油產品出售。如金龍魚的第二代食用調和油配料表中顯示含有8種食用油,而福臨門9調均衡食用調和油配料表顯示有9種食用油,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米糠油、亞麻籽油、油茶籽油。
不過,記者注意到,這些品牌的調和油配料并未標明具體占比。盡管金龍魚的第二代調和油標簽上有顯著的“1:1:1”字樣,福臨門的9調均衡食用調和油包裝上也有醒目的“黃金配比”字樣,不過,對于這些食用油配料究竟在所購產品中的比例是多少,消費者并不知情。正在選購食用油的呂阿姨告訴記者,只聽廣告宣傳稱是營養健康,但自己并不清楚“1:1:1”、“黃金配比”到底指的是什么。
盡管大多數調和油的標簽上很難找到配方比例,但是我國的《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規定,預包裝食品中各種配料應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過2%的配料可以不按遞減順序排列。根據這項規定可以看出,這些食用調和油標注的配料表中位列第一位的應該是使用量最大的油種。記者發現,市場上多數調和油品牌標簽上的配料表第一位都是大豆油,顯然,上述調和油基本上都是大豆油為主。
用貴油品冠名吸引消費者
盡管市場上多數調和油都是以大豆油為主,但記者發現,各種調和油名稱卻是五花八門,如花生濃香食用調和油、橄欖原香食用調和油、添加海洋魚油調和油等。這些冠名“花生濃香”“橄欖原香”“香芝麻”的調和油中花生油、橄欖油、芝麻油在配料表均不是位列第一位。如京糧集團的火鳥“香芝麻炒菜調和油”則注明順序為: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胡姬花的花生濃香調和油配料為: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
來源:京華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