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產品每一次調價,無疑都在刺痛著消費者
“奶又漲了,這是前幾天三元的送奶工給的漲價通知。”市民李女士遞給記者一張粉色的紙張,一面印刷的是三元奶的提價通告,另一面是北京地區產品價格表。李女士手中的價格單顯示,三元到戶的每款產品均漲了5毛錢,漲價的原因是原料奶收購價的持續上漲以及包裝材料、人工等成本的提高。李女士抱怨道:“別看這次一瓶奶上漲5毛錢,但生活中其他哪樣消費不都在漲,老百姓只有挨宰的份兒,連最基本的生活品質都保障不了,還談幸福指數?……”
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發現,關于牛奶漲價的報道隨處可見,像面包、蛋糕等一些配方中使用牛奶的產品也隨之調價。“這是本年度第二次調價”,而每一次調價,無疑都在刺痛著消費者。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牛奶市場“一片漲聲”?對此,《中華工商時報》記者在作了相關了解后發現,奶牛養殖業不夠發達是根源。
市場:只是個別品牌提價,但“漲聲”一片
記者走訪了北京西邊地區的數家超市和便利店,市場中銷售的三元、光明等奶產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價,但伊利和蒙牛等還有進口奶并沒有攪在一起漲價,在西黃村的物美超市,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有的漲了,有的暫時還沒漲,不過聽說這幾天也會漲。”當記者問到漲價后的銷售情況時,該人員說:“雖然有很多人因為漲價在選購的時候會有些抱怨,但該買的還是買了,總不能因為漲價就不喝了呀。”在一家便利店中,記者碰到一位年近六旬的先生在選購牛奶,他告訴店主哪一款沒漲價就拿哪款,這位先生對記者表示:“我不認品牌,只是習慣了每天喝奶,像核桃奶,不管哪個品牌,我喝著都是一個味兒。所以,哪個便宜點兒我就喝哪個。”
記者隨后致電幾家企業了解情況,三元的一位接線人員表示:“從12月1日起,三元到戶產品的奶價確實做了調整,每款產品都上漲了5毛錢,漲幅在8%左右。”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