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草莓之鄉浙江省奉化市尚田鎮近年來堅持“擴大規模、提高品質、搞活流通、加強宣傳”舉措,使紅色草莓在短短的十年間,一躍成為國家級綠色食品,浙江名牌產品,一畝大棚草莓經濟效益最高的農戶飛躍到4.2萬元,鋪出了一條當地農民奔向小康的紅色之路。
尚田鎮黨委書記卓奇榮說:尚田鎮多年來,堅持從實際出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做大做強草莓特色產業,緊緊圍繞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特色化,促進了紅色草莓又好又快的大發展。
謀發展 采取因地制宜
尚田鎮種植草莓起步于1984年。該鎮王董村農民董宇從省農科院引進試種露天草莓。在他的影響下,周邊6戶農民也開始小量種植,雖然當時產量不高,市場銷售對草莓來說未成氣候,但每畝1800元的凈收入已經使經濟收入來源不廣的農民,初步嘗到了種植草莓的甜頭,隨之種植面積逐年有了增加。
1992年,該鎮木吉嶺村青年農民應永成從浙江《農村信息報》上看到一則“種植大棚草莓經濟效益高”的信息,就自費去杭州向省農科院專家學習大棚草莓栽培技術,并從外市引進“豐香”草莓品種,投資5000元,率先在自己的1畝田里搭起兩個塑料大棚。經過一季精心培育,喜獲豐收,凈收入達到1.7萬元,因此許多農民也紛紛仿效。鎮黨委政府瞅準這是一條既符合尚田農業生態條件,又能增加農民收入的良好途徑,因勢利導地作為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推進效益農業產業化的一個突破口來抓,毛溪浩、汪聞勇、朱海高、曹岳勇、卓奇榮五任書記,接過接力棒,一任接著一任干,并扎扎實實采取五項措施,做好做活以莓興農文章。
運用科技力量 優化草莓品質
1999年起,尚田鎮開始實施草莓興農,發展效益農業的發展戰略,把發展大棚草莓產業作為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為突破口來抓,并召開了尚田草莓發展研討會,請省等專家獻計獻策,出臺獎勵政策進行重點扶持,經過10余年的努力,草莓生產發展迅速,到目前,全鎮大棚草莓種植面積已達5200多畝,畝創產值近3.8萬元。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