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后,反腐敗持續揮出重拳。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更是對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進行了重點部署。
12月11日,中紀委官網刊發《全會解讀:規范并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文中指出,將適時開展對領導干部住房、辦公住房、公務用車的專項清理工作,對違規多占超配的一律清退。
相關專家指出,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不只是遏制了官員們的“特權化”,更是有效控制了“三公”消費的增長。“公務消費清風正在由政府吹向地方,并悄然涌向經濟領域。”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認為,《決定》出臺的直接目的是加強監管、促進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開展。當然,對于相關行業也會產生短期的影響。
三公消費降低
據悉,為遏制鋪張浪費和“三公”消費亂象,加強反腐力度。12月8日,國家公布新修訂的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從用餐、住宿、出行等多方面提出了簡化公務接待的細化要求。
記者發現,從歷年公布中央本級“三公”決算數字可以看出,“三公”消費有逐年下降趨勢,相比2010年的94.7億元,2012年已經下降到74.25億元。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下稱《規定》),再次劃定了一道道“舌尖上”、“車輪上”的紀律紅線,比如明確工作餐應當供應家常菜,不得提供魚翅、燕窩等高檔菜肴以及香煙和高檔酒水。
“今年的年會不開了。”在鋼鐵企業工作的小王對記者透露,而且掛歷臺歷什么的也都沒有人送了。
相關部門人員指出,“三公”消費降低的原因與去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有關。
一年間,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從嚴管錢、管人、管物、管事、管言行的制度迅速出臺,包括《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關于嚴禁中央和國家機關使用“特供”“專供”等標識的通知》等文件密集出臺。
餐飲業受挫
歲末之際,本是公務消費刺激“尾牙經濟”之時,多項政策的出臺無疑提醒廣大政府機構人士——看緊他們的嘴巴。
來源:國際金融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