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一度被認為是解決“菜賤傷農”“菜貴傷民”的一把利器。然而發展幾年來,絕大多數農產品電商一直走不出虧本運營的陰霾。
發展迅猛卻不見盈利
動動手指、點點鼠標,晚上要烹飪的新鮮食材就送到了家中。生鮮農產品“觸電”,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不久前閉幕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博覽會上,來自上海的“菜管家”吸引了眾多來自全國各地供貨商的目光。
菜管家商品部經理梅惠平介紹,菜管家的運營是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線下包括從基地生產、收購、運輸,到倉儲、銷售、配送的全程一體化供應鏈;線上,客戶通過互聯網終端挑選、比價、咨詢、購買、支付。
除了上海,在北京、深圳、成都、長沙、杭州等多個城市都有同城農產品電商平臺。來自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已達3000家。農產品電商如雨后春筍,扎堆入市。
然而,農產品電商虧本運營卻是行業現狀。梅惠平告訴記者,菜管家運營4年來總計投資3500萬元,到目前仍是虧本運營。
位于武漢白沙洲國家一級批發市場附近的家事易公司,是2011年在武漢地區興起一家同城農產品生鮮電商,依托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菜箱”,被納入到武漢“智慧城市”的計劃,得到了政府相關支持,發展迅猛。
據介紹,短短兩年半時間,家事易的電子菜箱覆蓋了1200多個社區,每天為5000多戶家庭、63個高校及企事業單位食堂配送蔬菜及其他農副產品,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同城生鮮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之一。
快速發展的傲人業績面前,家事易也沒有擺脫虧本經營的困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兩年半以來已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雖然每日成交量不小,但基本上都是虧本支撐。
曾在淘寶網上盛大開幕的一報一店“湖北館”也因為虧損嚴重在一年前就閉館了。據業內人士透露,在淘寶“特色中國”中,個別地方館由于盈利困難,也面臨閉館走人。
長期關注農產品電商的武漢金喜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猛說,虧本運營是農產品電商的行業現狀,目前全國幾乎沒有一家盈利,而且大部分農產品電商倒閉也是遲早的事情。
成也線下敗也線下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