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種植規模化 農民增收多樣化
“氣溫太低就加蓋毛毯,要控制好溫度……”日前,在五大堡鄉竹山村鐵皮石斛示范基地,一排排整整齊齊的鐵皮石斛郁郁蔥蔥。負責人陳文廣一邊查看鐵皮石斛的長勢,一邊指導工作人員管護。
2011年,陳文廣通過土地流轉,以每畝每年600斤稻谷的市價作為租金,從竹山村農戶手里承包了50余畝土地種植鐵皮石斛。如今,鐵皮石斛長勢喜人,叢高均在8厘米。
近年來,我縣積極鼓勵和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大力發展農業產業規模化經營。土地流轉新機制,增強了農村發展后勁,全縣涌現出了許多以花卉苗木、中藥材、蔬菜、油茶等為主體的規模化種植。
2012年8月,隆宮鄉連湖村成立了連湖大和種養專業合作社,至今全村已有300戶村民以土地入股成了社員。
“剛開始,有不少村民都不愿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經理吳益民說,“我們一遍遍地向村民宣傳保底承諾:只要入社,每年每畝稻田都有租金,年終還將以盈利的60%作為社員的分紅實現二次返利。”許多村民在了解保底承諾帶來的切實利益后,都踴躍加入了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有入股流轉土地2820畝。同時,合作社充當“代理人”的角色,采取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整地、播種……流轉而來的土地成了集果蔬種植、水產養殖、旅游觀光一體的生態農業區。
土地流轉,也讓出租土地的村民有了增收的渠道。“土地流轉后,除了收租金外,幫合作社工作每天也有150元的收入。”連湖村村民吳光松說。
在實行土地流轉之前,村民們種植水稻的收入每畝還不到2000元。規模化、機械化和新潮的種植品種讓“低效田”搖身一變成了“高效田”。
如今,連湖村土地每畝年產值達5000元,比原來翻了一倍多,村民的收入也水漲船高,人均年收入達8600元。
土地流轉帶來看得見的直接效益,極大地提升了土地規模經營水平,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今年,全縣已實現家庭承包耕地流轉總面積55020畝,比去年增加5964畝,土地流轉率達38%。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