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今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通報,中糧集團進口的美國玉米在廣東檢出未經農業部批準的轉基因成分mir162并被依法退運。
為什么進口轉基因玉米,截至本文作者發稿,中糧集團并未給出回應。無論說什么,無論是否進口轉基因玉米,中糧集團都討不了好,干脆沉默以對,說不定輿論吵吵兩天,這事就過去了。
作為中國最大的糧油加工企業,中糧集團現在進口轉基因玉米是有利可圖;長遠來看,由于國內供應趕不上需求的增長,中糧集團以及其他糧食加工企業將不得不進口玉米。
中華糧網研究員張智先對筆者表示,今年由于禽流感沖擊,養殖業不景氣,飼料產量今年一到三季度出現了同比負增長的情況,這是最近二三十年很罕見的情況,對飼料主要原料玉米的需求相應也不是很旺盛。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此前報道,根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日前公布的數據,中國2013年1~9月飼料總產量為13600萬噸,同比下降8.7%.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飼料產量首次出現下降。
在一些豬飼料的成分中,玉米可以占到50%的比例,飼料市場需求不旺,讓中國玉米價格也處于波瀾不驚的狀態,但是與海外玉米相比,國內玉米價格仍處于高位。中華糧網的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廣東口岸的本土玉米價格在每噸2460元上下,而明年3月交貨的進口玉米到達中國口岸完稅后的估算價格只有1900元左右,每噸幾百元的價差,頗能吸引企業;此外,中國現在對玉米進口進行配額管理,一年有700萬噸上下的進口配額,約60%掌握在中糧集團等國企手中,在配額內,關稅只有1%;配額之外,關稅約65%,用足配額進口玉米,中糧不動心幾乎不可能。
張智先認為,這幾年,國內玉米供需形勢較為寬松,中糧集團進口玉米是沖著內外價差去的,中長期來看,中國玉米處于緊平衡狀態。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