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投資22億元、占地7500畝,世界單體最大荒漠化新能源太陽能光伏項目在平羅縣河東毛烏素沙漠上崛起。據悉,平羅河東生態經濟長廊已成投資熱土,蓬勃興起的沙產業實現了沙漠治理和移民增收的生態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成為該縣經濟發展新的亮點和增長極。
王恒興是平羅縣沙產業的踐行者和引領者,2010年至今,他投資1.6億元在陶樂鎮廟廟湖沙海植綠,打造萬畝生態園,建成集生態治理、綜合旅游、優質飼草養殖為一體的綠色生態旅游基地。寧夏華泰龍科技公司在廟廟湖一片沙丘上營造出一片6000畝的沙漠綠洲,采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和配方施肥技術,種植的飼草玉米和西瓜,當年投入當年就有收益,西瓜畝產500公斤,在南方城市賣到每公斤3元的高價。同時,高峰期可吸納200多移民就近打工,支付勞務費150萬元。“去年還是一片黃沙肆虐的不毛之地,今年這里已變成了綠洲,依靠沙產業,移民們就近打工賺錢,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平羅紅瑞移民新村蘭阿貴說。
通過就業培訓、招商引資、土地流轉等措施,平羅縣今年治理生態環境面積達2萬多畝,生態效果顯著,河東生態經濟長廊初步建成以寧夏精細化工基地為主的工業板塊,以現代農業、農業產業化、設施農業、農業制種、林果育苗中草藥產業、勞務產業6大創業就業基地和紅瑞、廟廟湖2個生態移民創業就業園為主的創業就業板塊,以中電科光伏發電項目為主的新能源板塊。3大板塊共吸納7000多人實現就近就業,實現移民收入近億元。
來源:寧夏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