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得到消息,近年來,寧夏實施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及發展規劃成效顯著,目前全區已形成設施高效農業、西甜瓜、脫水菜、冷涼菜四大優勢特色產業格局,全區設施農業面積達17.6萬畝,總產值9.79億元,占種植業總產值的12.4%.根據各地現有產業基礎和優勢特色,寧夏將建立五大設施農業優勢區。
這五大優勢區分別是:銀川市、石嘴山市設施瓜菜、花卉、果品優勢區,以供應本地城市消費為主,輻射內蒙古、陜北等省區的周邊城市;中衛市設施蔬菜、果品優勢區,以外銷為主;吳忠市、青銅峽市設施蔬菜優勢區,供應本地城市和外銷兼顧;以連湖農場、賀蘭山農牧場為主的農墾名特優設施蔬菜優勢區,以外銷為主;以固原市原州區、彭陽縣、隆德縣為核心的寧南山區夏季設施食用菌優勢區,供應本地市場、周邊城市、福建、上海及國外市場。
"十一五"期間,寧夏將繼續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快節水高效和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力爭到2010年,全區設施農業面積發展到50萬畝,設施蔬菜總產量達250萬噸以上,總產值32億元以上,占全區種植業總產值的30%以上。把全區建設成為西北地區"冬菜北上""夏菜南下"的重要生產基地。
今年十月份,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張寶文率領民盟中央調研組來寧夏就糧食生產工作進行專題調研時,張寶文特別指出,寧夏具有豐富的光、熱資源,獨特的物種資源,農牧業綜合開發潛力巨大,希望寧夏充分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把寧夏農業"產品特、產業精"的優勢進一步做大,推動寧夏特色優勢農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
寧夏在農業資源總量有限、水資源短缺、中南部生態環境脆弱的情況下,加強規劃引導,深化農牧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優勢產業,強化農業科技服務,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農業綜合效益大幅提升,實現了糧食生產"十連增"和農民增收"八連快".(之山)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