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李朝榮家的刺梨地
龍里縣是貴州省乃至全國人工種植剌梨起步最早、面積最大、品質最優、產量最高的剌梨生產縣。茶香村,曾經的貧困村因種植刺梨成為富裕村。
"茶香村,是龍里縣谷腳鎮的一個村子,距離省城貴陽只有10多公里,地緣優勢明顯。過去,茶香村由于地形環境影響和缺水,三分之一以上的群眾一年種包谷的收成只夠吃半年,當地群眾長期處于貧困狀態,如何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是頭等大事。"龍里縣扶貧局副局長陳松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在2000年左右,我們這里開始實行退耕還林,政府也引進刺梨種植,說是刺梨耐旱,當時響應的群眾不多,畢竟大家都不知道栽刺梨能不能吃飽飯。"村民杜照永說。
"為了盡快解決群眾的溫飽問題,從2004年至2012年,龍里縣整合捆綁財政、扶貧、農林、水利、交通等部門的項目資金2000余萬元,以茶香作為刺梨產業核心區實施產業化扶貧和新農村建設,引導群眾種植刺梨。"陳松說。
根據該縣刺梨產業發展規劃,將以谷腳鎮、洗馬鎮等鄉鎮為優質刺梨核心產業帶,同時輻射周邊鄉鎮,形成以刺梨產業為重點的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特色化發展格局。
村民顧尚俊是茶香村最早一批種植刺梨的人,現有近200畝刺梨,是面積最多的一家,近半的刺梨進入了盛果期。如今,在茶香村,像顧尚俊、李朝榮等最早一批種植刺梨的群眾已走上致富路,靠種植刺梨年收入均在8萬元以上,成為當地刺梨種植能手和種植大戶。在他們的帶動下,當地群眾變富意識增強,從開始的不敢種、不愿種、被動種向試著種、主動種、規模種轉變,并培養刺梨科技種植二傳手50余戶。目前,當地還組建刺梨專業合作社5家,社員600人,帶動農戶2000余戶。
為提高刺梨的附加值,龍里縣先后引進貴州龍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貴陽黔寶科技有限公司等關聯企業落戶,有效地促進刺梨的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升刺梨產品的價值。同時,通過扶持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保價購銷合同,確保農戶的經濟利益,現在部分企業開發的刺梨產品已銷往省內外。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