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的發展必須走現代化農業這條道路,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增長,農業的研究和應用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溫室大棚已經成為高效農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如今,依托設施農業走上"致富路"、實現"致富夢"的農牧民越來越多,溫室大棚已然成為于田縣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截至目前,全縣3938座大棚已累計銷售各類蔬菜1.8107萬噸,實現銷售產值5491萬元,棚均收入1.3944萬元。
"以前我們家靠傳統農業,日子過得總是緊巴巴的。今年,我承包了1個大棚,除去購買肥料、種子等費用,一年收入2萬多元,日子過得紅紅火火。"12月16日,于田縣科克亞鄉農民吐地·阿不拉高興地說。像吐地·阿不拉這樣的農民在于田還有很多,他們都從種植大棚走上了致富路。
在設施農業發展中,于田縣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大棚種植從傳統的單一模式趨向多樣模式,并逐步形成連片規模,品種多,科技含量高,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通過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進一步拓寬了農業結構調整的路子,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轉變,實現了農民收入持續突破性增長,設施農業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今年,于田縣把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為實現設施農業畝均增效1000元的目標,與鄉鎮層層簽訂責任狀,并與年底績效考核掛鉤。大力推廣高效節水、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抓住"春提早、秋延晚"的優勢特點,規模種植"市場行情好、收益高"的棚內作物,持續提高畝均效益。為確保增產增收,定期指派專業技術人員下鄉入戶,對大棚種植、病蟲害防治等進行全方位技術指導,為蔬菜增收提供技術保障。為進一步提升設施農業綜合水平,依托天津援建的智能連棟溫室大棚,建立設施農業集約化育苗、示范推廣、人員培訓基地,通過開展以試驗新品種、引進新技術和培訓為一體的科技示范,實現棚均效益的最大化。積極構建蔬菜銷售網絡,加強產前、產中、產后綜合服務,不斷拓寬銷售渠道,實現菜商、菜農雙贏。
來源:中國農機總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