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沈陽迎來平安夜帶來的經濟狂歡夜,菜市場大賺。可火爆過后的12月25日,記者發現菜價卻沒有因為節日結束而下降,仍然和節前保持一致。
集中消費后市場呈現寧靜元旦將來臨進入節日效應
相隔一夜,12月25日早上,記者再次踏入塔灣北行農貿市場,一樓水產大廳里的人明顯比12月24日少。"昨天,各個餐廳都集中、大量備貨,所以今天來上貨的人肯定少。"一位銷售飛蟹的女攤主告訴記者,昨天清晨,本該是餐廳集中進貨的時候,但來進貨的餐飲單位較往日少很多,她的飛蟹基本無人購買。等天亮之后,市民涌入市場后才賣了一些。
節前節后,農貿市場的銷量出現差距,但價格上是不是也符合"跳水"慣性呢?答案是否定的。先來看海鮮,價格并沒有下降。節前黃蜆子單價13元/斤、毛蚶子和白蜆子是7元/斤,節后價格保持不變。再看青菜,據物價部門統計,12月25日菜市場菜價非但沒比12月24日下降,反而部分蔬菜價格還有所上漲。例如黃瓜上漲0.04元/斤、青椒上漲0.08元/斤。
"圣誕節過后,元旦即將來臨,所以價格不可能降。"一位常年銷售水產品的女士告訴記者,從現在開始,節日是一個接著一個,已經進入節日效應。此外,眼下正值冬季,農貿市場的產品供應品種、數量相對減少,所以價格肯定不會在平安夜過后立即"跳水".
"現在到春節是一個集中消費期,所以這段時間菜價不會降低是正常的。"鐵西區一家餐廳的負責人劉先生說。不過餐廳和農貿市場不一樣,農貿市場的產品,市民每天都要消費,即使貴一點也有人購買。而飯店則不一樣,一旦菜品銷售價格跟隨市場價格上漲,可能會失去很多客人,所以他們招攬生意的辦法是做"特價"這也是圣誕節過后,餐廳促銷仍然在繼續的原因。
那么菜價未變、促銷政策仍然,如何能保證既招徠客人又有利潤?劉先生說,特價菜都避開了價格高的原料,例如餐廳的特價清蒸魚,只是選擇了幾元錢一斤的淡水魚,所以還是有利潤的。(鄧麗婧)
來源:沈陽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