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爾木,劉光明借助著草原上的泉水資源,大力發展金鱒魚、虹鱒魚養殖,開創了格爾木市冷水魚養殖先例,養殖獲得成功后,劉光明再次將目光投向另外一種高端魚——中華鱘,為格爾木市冷水魚養殖再添新成員。
記者在高原冷水魚水產研究基地看到,金鱒魚、虹鱒魚自由嬉戲,上百條大約有一斤多重的中華鱘懶洋洋地在水底覓食,小范圍地游動著。室外零下15度左右的低溫并沒影響它們的生長,這些中華鱘就是劉光明經過一年多實驗取得的成果。
據了解,中華鱘同金鱒魚、虹鱒魚一樣同屬是冷水性魚類中的一種,是泉水性魚類,對水質和溫
度的要求也基本相似,有著十年冷水魚養殖經驗的劉光明了解到中華鱘這一習性后萌發了養殖的念頭,他先試著從外地進了幾十條試著養殖,經過試驗并獲得成功后,目前已經開始大規模飼養。剛投人養殖的中華鱘養殖銷售情況更是好得出乎意料。
劉光明告訴記者:“就格爾木的銷售情況而言,各個渠道銷售中華鱘要比金鱒、虹鱒的量大,每天可以賣80到100斤。目前,格爾木高檔次的魚,除了金鱒,虹鱒基本就沒有了。現在我們正在逐步探索,并嘗試接觸高端一點的魚,希望可以實現品種多樣化,如果實驗成功,我們就準備大規模地投放。”
來源:柴達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