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因其營養價值高而深受消費者喜愛,但是,消費者很難用肉眼分辨海參的優劣。如何能清楚地了解到所購買海參的“成長檔案”?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青島瑞滋海珍品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中國海洋大學,研發出國內第一套水產品領域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從源頭到終端全程監控,確保產品安全。消費者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海參的生長軌跡就可盡收眼底。該體系不僅可以應用到海參產業,還可以應用到魚、蝦、貝等其他水產品產業。
重頭產業出現軟肋
海參是山東省沿海盛產的主要海珍品之一,全省海參增養殖面積達110多萬畝,年產量達9萬噸,占全國的60%,整個海參產 產值在300業億元以上,已成為山東海洋漁業的重要支柱產業。
然而,市場上的海參產品質量卻參差不齊。衛生部明確要求干海參中不允許使用除食鹽以外的其他食品添加劑,但是仍有不少企業在海參苗種、成品養殖生產中增加鹽、糖以及禁用藥物,危害消費者的利益和健康。
有專家表示,目前除了農業部制定了鹽漬海參、干海參兩個推薦標準以外,水發刺參、即食刺參、高壓刺參等海參產品還沒有統一的標準。由于缺乏行業技術標準,導致相關的生產、加工、經營及監管方面無法可依。
帶活海參終端市場
“如今的海參市場可以說走入了最低谷?!鼻鄭u瑞滋海珍品發展有限公司經理范瑞用告訴記者,“以前每公斤海參苗能賣1400~1600元,最貴時達3000元,而今年,100元能買到1.25公斤海參苗,甚至還沒人要?!?/p>
海參市場為什么走下坡路?據了解,由于嘗到了海參產業的甜頭,許多養殖戶紛紛轉行養殖海參,導致產能過剩。海參養殖車間年利潤不低于200萬元、池塘養殖年利潤不低于400萬~500萬元的輝煌時期已然遠去。
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