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起,上海市實施“菜籃子”區縣長負責制,對蔬菜種植面積、綠葉菜種植面積、綠葉菜上市量和質量安全提出了明確目標,市郊菜區突出抓好兩個“淡季”和綠葉菜生產。
實施考核獎勵機制。2013年8月19日,市政府與9個郊區縣以及光明食品、上海實業2個企業集團簽訂了新一輪《確保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工作責任書》(至2017年12月31日)。市政府辦公廳對各區縣工作責任的落實、管理隊伍的建立、生產面積及上市量的統計及安全監管等工作進行考核。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綠葉菜上市量的掛鉤獎勵。
健全生產扶持機制。“十一五”期間,全市共投入建設資金30.3億元,新建設施菜田近21萬畝。2008年開始實施蔬菜農資綜合補貼,對10畝以上規模化生產面積補貼60元/畝;2011年將補貼范圍擴大到2畝以上,補貼標準提高到76元/畝;2012年提高至90元/畝。2011年起,設立“夏淡”期間種植綠葉菜專項補貼,市級財政每畝補貼80元。同年,將市級財政合作社項目扶持資金的50%用于扶持蔬菜產銷合作社發展。計劃“十二五”期間引導市、區縣各創建150家蔬菜標準園,市級財政對達標標準園每個獎勵50萬元。
完善價格保險機制。為防止市場價格波動造成“菜賤傷農”的現象,從2011年起,推出了“夏淡”和“冬淡”青菜成本價格保險產品。針對今年夏季的罕見高溫天氣,研究建立了“夏淡”期間菜農高溫人身傷害保險。
目前,全市5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和21萬畝“保淡”綠葉菜種植面積全部落到實處,地產蔬菜上市總量穩定在340萬噸左右。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