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洋魷釣業是我區漁業產業的傳統優勢產業,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遠洋魷釣投產漁船數量不斷增加,作業區域日益拓展,魷魚產量大幅增加。產業快速擴張以及國外魷魚市場疲軟導致我區魷魚出口受阻,遠洋魷魚價格下跌,生產單位面臨經營困難。
對此,去年初我區部分黨代表提出《關于促進我區遠洋魷釣漁業有序發展的建議》。提案人謝志遠告訴記者:“十多年來,普陀的遠洋資格企業已發展到15家,其中遠洋魷釣企業12家,但缺乏能帶動全局的龍頭企業,組織化程度仍然偏低,在資金投入、魚貨銷售、后勤保障、經營管理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了我區遠洋漁業的進一步發展。”為此,謝志遠提出要扶持建立遠洋龍頭企業、嚴格控制魷釣漁船規模、加快遠洋職務船員培訓、建設遠洋漁業基地等建議,促進我區遠洋魷釣漁業有序發展。
針對行業困境及代表提案,區海洋與漁業局協同相關部門積極行動,引導遠洋資格企業向規模化作業、組織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發展,延長產業鏈,完善配套保障,努力拓展國內外市場,提升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我區群眾性遠洋漁業存在‘散小弱’的問題,隨著遠洋漁業的發展,群眾性遠洋漁業自身存在的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矛盾不斷凸現,遠洋魷釣業發展面臨挑戰。”謝志遠介紹,2012年上半年,我區漁業相關部門積極向上反映,要求控制遠洋魷釣生產規模,爭取國家、省、市對遠洋魷釣船更新改造的財政補貼,鼓勵和支持老舊魷釣船更新改造。
同年下半年,省相關漁業部門提出控制遠洋魷釣生產規模,暫停審批的規定,只同意更新淘汰現有老舊魷釣船。“我們希望在遠洋漁船總規模控制下,淘汰一艘更新一艘,從根本上提高魷釣船的質量和裝備,徹底改變我區遠洋魷釣船‘老齡化’、‘非專業化’的現狀和生產安全問題。”謝志遠說。
2013年8月,農業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遠洋漁船更新改造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根據遠洋漁業發展要求,不再批準個人新建或購置遠洋漁船,不再批準新建或購置木質漁船和鋼絲網水泥漁船從事遠洋漁業生產,不再批準通過代理或掛靠方式從事遠洋漁業生產。
來源:普陀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