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廣東高要市進入冬季,晝夜溫差較大。預測氣溫在3℃~23℃之間,平均氣溫在12℃左右。露天池塘水溫在8℃~20℃,平均水溫在13℃左右;冬棚池塘水溫在18℃~20℃,平均水溫在19℃左右。
根據多年監測數據分析,1月我市水產養殖主要病害是:魚蝦類易發生水霉病和小瓜蟲病。
一、病情預測
根據全市病害監測點提供的最近病害信息和歷年測報數據及資料,現對1月份監測品種的主要易發疾病、重點關注區域等作如下預測預報:
1. 羅非魚和草魚:易發生小瓜蟲病和水霉病,重點關注露天養殖的池塘,慎防魚類受到機械損傷。
2. 羅氏沼蝦:易發紅腿病、爛鰓病,重點關注搭冬棚的池塘。
二、防治措施
防寒防病是本月水產養殖的重點工作,根據肇慶市水生動物防疫檢疫站的通知精神,具體措施闡述如下:
(一)防寒的對象。防寒的對象是不耐寒的溫水性魚、蝦類,我省養殖的溫水性魚、蝦品種較多,主要的品種有羅非魚、鯪魚、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淡水白鯧及海水網箱養殖的多種海水魚類等。這些品種耐低溫的能力差,鯪魚在6-7℃就會死凍,羅非魚在10-12℃開始死亡。溫水性魚、蝦在水溫降到臨界溫度前就必需采取保溫措施,否則會凍死、凍傷,凍傷后極易誘發感染水霉病、寄生蟲病而大量死亡。我省冬春季節往往多低溫陰雨天氣,一旦遇上寒冬,不采取保溫措施將會造成大量溫水性養殖品種凍死、凍傷,因此要做好防寒準備。
(二)主要防寒技術措施。
1、對養殖的溫水性魚、蝦類,有條件的盡可能移入越冬池內,并加強對越冬設施的管理,防止越冬池滲雨、滲水,在低溫天氣,有條件的采取加溫措施。
2、沒有越冬池的,可采取加深池塘水深,但進水時要緩慢少量,不要一次性大量進水,避免引起不同水溫層交流而使魚產生應激反應,并在池塘向北面搭建擋風設施等方法進行保溫。
3、有條件的養殖場,可在池塘底部設置熱水管注入熱水或溫泉水。
4、盡量減少對養殖品種的人為刺激和干擾。若需過塘,操作要細致,防止損傷魚體,并做好消毒工作;如若起捕上市最好進行一次性清塘。
5、加強病害監測,發現暴發性流行病害,盡快上報漁業主管部門,并做好相應的防控和隔離措施。
(三)加強管理。
來源:高要水產技術推廣中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