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酒廠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2013年12月14日,在參觀完洋河股份酒廠后,北京方德咨詢董事長王健在微信圈里跟他的朋友們分享了這一信息。隨后不久,他就接到一家來自河北滄州的酒廠老板的電話,對方竟然想看看能不能通過王健,聯系上洋河股份被對方收購。跟很多同行一樣,這家酒企也陷入產能很大、銷售卻一塌糊涂的困境,資金鏈隨時都可能斷裂。
河北滄州這家酒廠的年銷售額不到10億元,屬于小規模酒廠。從2011年前后高峰期的產能急劇擴張,到現在的求被收購,這家酒廠的境遇并非個案,而是整個中國白酒行業境況中的一個粗略縮影。
2013年開始,宏觀經濟下行、加上外部限三公消費政策的影響,使得白酒行業銷售慘淡,行業內大部分酒廠新擴建產能都將在2014年前后集中釋放,多重因素疊加之下,使得白酒產能過剩危機不斷加劇。高端白酒價格不斷下跌,銷量大幅下滑,白酒經銷商和酒企矛盾越來越突出,一場改變行業格局的調整即將發生。
記者在對酒企、經銷商、行業專家、第三方機構、投資人士等的多方采訪中,形成的行業趨勢大致判斷是,今明兩年將是行業的拐點,一線品牌深度調整期,二線品牌將是洗牌期。最有可能發生危機的是年銷售額在10億-20億元的區域白酒品牌,以及過往兩年急速擴張年銷量超過50億元的二線品牌企業。但更致命的是,對上千家中小企業而言可能將是死期。
產能嚴重過剩
白酒產能過剩有多嚴重?
根據《中國釀酒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全行業將實現釀酒總產量8120萬千升,其中白酒行業預計產量將達到960萬千升,銷售收入達到4300億元。但在“十二五”開局年的2011年,中國的白酒產量就高達1025.6萬千升,提前完成了既定產量額。也就是說,在2011年,中國的白酒產量已經提前4年,超額完成了2015年的規劃目標。
“2014年白酒會更冷,屆時白酒產能擴張問題將變得更加明顯,而這一周期性的調整時間最短三年,最長則要達到五年。”瀘州老窖總裁張良在2013年11月29日舉辦的中國白酒東方論壇上表示。五糧液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朱中玉也同樣在會上表達了對目前白酒行業“產能過剩和投資過剩”的看法。
來源:經濟觀察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