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養殖產業是從近十幾年來發展起來的,在巨大利潤的帶動下,產業一度加足了馬力疾駛在擴張的路上,實現連續十年快速增長,如今產量突破9萬噸,產值超百億元。
一路狂奔的鮑魚產業,尾隨而來的是各種問題,尤其在2013年政府限制“三公消費”的政策影響下集中爆發。
鮑魚作為高端消費品種,在消費市場急劇萎縮的背景下需求下滑嚴重,價格低迷,暴露出鮑魚產業在營銷渠道方面的巨大問題;苗種生產嚴重供過于求,全國鮑魚苗種需求量在40億粒左右,而苗種產量高出一倍以上,很多苗場倒閉,鮑苗直接扔掉;無序擴張與養殖密度增加導致養殖環境惡化,2013年福建海區鮑魚養殖成活率普遍在50%以下,很多地方的成活率甚至只有20-30%;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科技、管理跟不上,目前苗種培育處于低級階段,更談不上從品種方面解決問題……接踵而至的困局里,鮑魚產業由高速發展時期進入轉型和突圍的重要拐點。
這一節點上,鮑魚產業將何去何從——從奢侈品走向家庭?從無序養殖到整合?衰退還是重生?——與鮑魚產業每個人息息相關,答案也同樣等待業者來揭曉。
產業現狀:轉型洗牌期,需差異化營銷
關鍵詞: 封閉 差異化
peter cook教授
西澳大利亞大學教授/國際鮑魚協首任主席/世界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技術咨詢組主席
世界鮑魚捕撈量不斷下降,1970年世界鮑魚合法捕撈量為19720噸,到2010年降到7000多噸,降幅非常明顯。
鮑魚養殖產量中國遙遙領先,據fao2010年統計數據,中國鮑魚養殖產量56511噸,排在第二位的韓國產量只有6000多噸,而世界總產量65782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臺灣以前產量非常可觀,因為九孔病害臺灣鮑魚產量下滑嚴重,從以前的3000噸左右到2010年的170多噸。
但實際上,中國鮑產量近年來的巨幅增長,對國際鮑魚市場的影響并不大。為什么?因為中國的鮑魚市場還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處在一個自己生產、自己消費的狀態。
來源:中國水產頻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