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至2013年,連續的蝦病困擾使對蝦產業全線陷入低迷,蝦苗滯銷、蝦料掉量、蝦塘降租、加工廠要么高價收蝦、要么無蝦可收,如何突圍需要所有行業參與者共同努力。
一場來勢兇猛的對蝦“偷死潮”困擾著華南對蝦養殖業。特別是2011年至2013年,嚴重的ems病害可以這樣形容:2011年對蝦養殖面臨病害挑戰,養殖一度烏云密布;2012年大面積的蝦病再次卷土重來,蝦農虧損慘重;2013年蝦病的噩夢籠罩了各個養殖區,是近20年來最慘重的一年。
據調查,廣西、海南、珠三角、湛江地區的對蝦養殖遭氣候反常和病害頻發的影響,發病率和排塘率都在80%以上,有一部分地區全軍覆滅。湛江東海島對蝦養殖面積5萬畝,早造成功率不超過10%,7、8月份晚造由于臺風和連續暴雨影響,許多蝦農多次排塘后,丟塘棄養。湛江幾個養蝦重鎮發病率和排塘率在80%以上。吳川市吳陽鎮早造養蝦成功率只有10-20%,遂溪縣樂民鎮的成功率不到30%,以魚蝦混養為主的坡頭區龍頭鎮、雷州市東里鎮成功率不足20%,廉江市營仔鎮和車板鎮排塘率超過70%,徐聞縣和安鎮和新寮鎮對蝦死亡率在80%以上。晚造的對蝦養殖排塘率不次于早造,有的地方甚至血本無歸。
2013年蝦價雖然高企,但成活率如此之低也無濟于事。估計湛江地區養殖戶有85%都虧本,能保本已是萬幸,10-15%的養殖戶才有錢賺。高排塘對行業的打擊遠遠不止這些,蝦苗滯銷、蝦料掉量、蝦塘降租、加工廠面臨要么收高價蝦,要么無蝦可收的境地。三年連續受蝦病嚴重困擾,對蝦產業幾乎陷入全線低迷。
一、病害根源
對于對蝦早期死亡綜合癥(即ems)致病原因,眾說紛紜,有專家把矛頭直接指向蝦苗,認為是不健康親蝦產生不健康的蝦苗,蝦苗抗逆性下降;美國亞利那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爆發ems的元兇是副溶血弧菌;有專家認為是急性中毒或者是藻類中毒;還有人認為是水環境污染、氣候反常等造成。目前蝦病暴發的主要原因沒有定論,更沒有好的破解之道,養成功的蝦農認為是天氣加運氣,好運氣就是選了好苗。
一般來說,蝦病暴發有以下主要原因:
1、弧菌超標
來源:中國水產頻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