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西省釀酒工業協會會長趙嚴虎、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高景炎、山西省釀酒工業協會原會長沈正祥、河南寶豐酒業總經理盧振營、河北衡水老白干副董事長張志民、北京釀酒協會副秘書長李榮國、北京紅星二鍋頭博物館館長張育民等七位中國清香酒界權威專家齊聚一堂,來到中國白酒祖庭博物館參觀,并舉行了座談會。
中國白酒祖庭博物館收藏了兩千多件帶銘文的汾酒瓶和文獻資料,這些帶銘文的汾酒瓶上溯元代、下至民國,記錄著800年中國白酒祖庭川流不息的王者基因。雖然七位清香酒界的權威專家見多識廣、學有素養,但在參觀中國白酒祖庭博物館時,還是被眼前的一切所吸引,感慨道:“實物資料真是太多了,真好。”他們饒有興趣地鑒賞著每一只帶銘文的汾酒瓶,并不時拿出手機拍照。
可以說,銘文就是信史。就單拿這2000多件帶銘文的汾酒瓶和文獻資料來說,就不難看出,從明清時期,隨著晉商的腳步,汾酒釀造技術和工藝就已經傳遍了全國,包括今天的名酒之鄉陜西、四川、貴州、江蘇、河南等地,并因地制宜地把汾酒生產一般性規律與當地的水土、環境相結合,奠定了當今白酒產業的基本格局。因此,七位權威專家提煉出“天下晉商,天下汾酒”的學術觀點。
其實,帶銘文的汾酒瓶不僅是酒的載體,也是中國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見證,積淀著歷史價值、人文價值、品質價值和社會文化特征,滲透了消費者的情緒和感情,綜合體現了酒文化的燦爛輝煌和人類文明史,對研究中國白酒祖庭和中國酒文化的內涵與傳承,有著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對促進中國酒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乃至推動相關產業的適時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參觀完中國白酒祖庭博物館后,七位權威專家運用實證的新方法和新視角,客觀恢復和證明了汾酒在中國白酒大家庭中的祖庭地位,并一致認為,這些重要的資料文獻,再一次印證了:汾酒為中國白酒祖庭。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