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葡萄,不一樣的風景。新年前夕,沿福安賽灣公路一路前行,兩旁的葡萄園里,鋼管大棚連綿起伏、銀光閃閃,不時還可見果農打石樁、搭架子、上鋼管的忙碌身影。
建避雨大棚,走設施栽培之路,是今冬福安葡萄產業發展的一個熱詞。從沿海到山區、從平原到山地,一個個鋼管大棚如燎原星火般迅速蔓延著。果農發展積極性空前高漲的背后,是持續加大的惠農政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富農效應,是福安廣大葡萄人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的孜孜求索。
政策扶持一畝補助六千元
據介紹,福安葡萄產業現有種植面積5萬畝,年產量6萬噸、產值4億元,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個列入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的地方產業。從2010年起,福安葡萄鋼結構大棚建設列入國家補貼范圍,每畝給予補貼6900元。翌年,每畝補貼標準調整為5000元。與此同時,從2010年起,福安市本級財政也給予每畝1000元的補助。兩項疊加,大大降低了果農發展鋼結構大棚的成本投入。
“這個惠農政策真好!”賽岐鎮蘇陽村果農劉昌椿給記者算了筆賬:建一畝葡萄鋼結構大棚,扣除投工投勞成本,大約要花費1.1至1.2萬元。有6000元補助,自掏腰包費用就省了一半,帶來的種植效益更是翻上三四倍。正是這利好政策扶持,劉昌椿夫妻倆趁著冬閑給三畝葡萄園搭起了大棚。目前,該村80%的群眾都在搭建大棚,今年有望發展大棚面積600多畝,占全村葡萄園面積的六成以上。
“爭取了這么多指標,還是滿足不了群眾的發展需求!”這幾年一直為葡萄設施栽培大棚項目而極力奔走的福安市農機局局長王庭安說。他告訴記者,2010至2012年內,該局共爭取國家此項補貼3000多萬元,發展葡萄鋼結構大棚5000畝,并示范帶動了萬戶果農發展。2013年該局持續發力,再次爭取到2000多萬元,補貼面積3802畝,有望帶動增收3000多萬元。此外,從2013年起,該局還對葡萄園中配套噴滴灌設備的,給予國家購機補貼每畝240元,惠澤近6000畝葡萄園。
“下一步將繼續爭取補貼指標,力爭從2013年起的三年內再發展鋼結構大棚面積1萬畝,進一步提升福安葡萄產業設施化水平,同時向水蜜桃、楊梅等福安傳統優勢果業拓展,放大惠農政策效應。”王庭安表示。
來源:寧德市農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