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發展特色產業始終是喀旗農業結構調整的主旋律,更是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的重頭戲。目前,特色農業產業已經成為喀喇沁旗拉動當地經濟,促進農民收入增加主要力量。農業生產形成了以玉米為主,谷子和馬鈴薯為特色的糧食發展格局;以設施蔬菜和大田蔬菜共同發展的高效蔬菜產業;藥材、山葡萄、食用菌等特色作物正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較大比重。今年,喀旗以西部貧困山區為重點,發展食用菌662萬單位。設施農業面積不斷擴大,生產效益穩中有升,形成了全旗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特別是硬果番茄經過近10年設施蔬菜生產歷練和品種篩選,成為了喀喇沁旗蔬菜產業標志性產品,設施農業主要以王爺府鎮和乃林鎮兩大蔬菜種植基地為依托,發展設施蔬菜4.5萬畝,年內新增設施農業5840畝,喀旗設施農業總面積達5萬畝。藥材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市場體系得到完善,品種豐富、品質提高,效益迅速增加,走到了特色農業的前列,中藥材以牛家營子為核心,種植面積達5.9萬畝,其中北沙參、桔梗等優勢中藥材達到4.5萬畝,目前,“北沙參、桔梗”兩個產品已成為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品牌。馬鈴薯生產逐步加強,產業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形成了區域性生產加工能力,以美林、小牛群地區為重點,發展馬鈴薯7萬畝。截至目前,全旗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66.26萬畝,糧食產量達3.5億公斤。今年重點推廣了玉米全膜覆蓋技術,全旗推廣面積達到15.2萬畝,總增產3929萬公斤。完成玉米“雙增二百”項目30.88萬畝,榮獲東北西遼河賽區玉米單產挑戰賽活動第一名。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33.21萬畝,規模種植業基地30萬畝。農民種植業人均年收入達4000元以上。在實現農業增產的同時,依托農業科技園區,加強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工作,共引進新品種25個,示范新技術4項,有效提升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今年舉辦科技培訓班473期,培訓農技人員170人次,培訓農民4.3萬人次,接通農民熱線400多次。 來源:喀喇沁旗農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