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年貨清單里,魚是必不可少的。昨日,記者逛了下市場和超市,看到許多市民都在購買魚類商品,而對于一些長相極為相似的魚種,市民究竟該怎樣辨別?對于魚的新鮮度,市民該怎樣判斷?為了不讓黑心商家在春節前欺騙市民,通過調查走訪,為您揭露黑心魚販的坑人伎倆。
流動商販的魚質量難保障
15日,走訪了我市兩家綜合市場和一家大型超市,發現黃花魚的價格普遍為每斤8元至11元,而白花魚的價格則在每斤7元左右。同時,在臨河街上的沃爾瑪超市,還發現了一種與黃花魚極為相似的魚種,標簽上寫的是“黃姑魚”,其價格為每斤9.9元。黃姑魚從外觀上與黃花魚更為相似,不了解魚類的市民單從兩者的外觀真的很難辨別。
西朝陽路市場內的售魚攤主告訴,臨近春節,購買魚類的市民逐漸增多,許多市民一買就是幾百元錢的,雖然在市場內購買的魚類商品質量都能得到保障,但還是有一些市民為了圖便宜,在馬路邊購買,這樣的流動商販銷售的魚類就很難保障了。
便宜魚充貴魚欺騙消費者
就此進行了咨詢。據了解,黃花魚的鱗片較小,而白花魚的鱗片較大,除此以外,兩者的外觀幾乎一模一樣。在超市選購的市民大多只看標簽購物,而在市場選購的市民只能從攤主處得知是否為黃花魚,并非自己判斷。
據了解,很多人懂吃魚,但并不懂區分很多魚的品種,認不得魚的名字。去買魚的時候,往往攤主問要什么魚,買家由于不懂名字只能用“這條”、“這個”、“那種”等詞回答,這樣的情況下,魚販一看就知道你不識貨,就可能出現鯪魚賣草魚價,或是鯪魚冒充草魚的情況;有的時候,魚販沒有草魚了,而買家由于不懂魚的品種,睜眼站在池子前說要買草魚,販子一看就知道你不識貨,這樣的情況下也可能會出現用鯪魚冒充草魚的情況。當自己不懂區分魚的品種的時候,為了不被坑騙,可以裝作怕臟,或是圖方便坐在車子上,在遠離魚池一點兒的地方問老板“還有什么品種的魚”、“草魚多少錢一斤”、“還有草魚嗎”……這樣問,魚販由于無法猜測你的根底,就不敢隨意忽悠你。
染色黃花魚一下水就變色
那么,在購買黃花魚時究竟該注意哪些呢?怎樣才能不上當?長春市防偽協會工作人員向介紹了下列方法進行鑒別。
來源:長春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