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2013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農業整體運行良好,除棉花及牛奶產量同比下滑外,全國糧食、油料、糖料、豬牛羊禽肉總產量均同比有所上升。
發現,2013年國內牛奶產量3531萬噸,較2012年下降212萬噸,同比下滑5.7%。網易財經在調閱國家統計局歷年公布的國民經濟數據后發現,5.7%的降幅是30年來中國牛奶產量歷史上的最大幅度下滑,212萬噸的減產量也是中國乳業歷史上的最大減產量。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一次中國牛奶產量的下滑還要追溯至2009年,受到2008年國內乳業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2009年國內牛奶產量3518萬噸,較2008年減少37萬噸。
對于去年中國乳業遭遇的歷史上最大幅度牛奶產量減少,知名乳業專家王丁棉向網易財經指出,去年中國牛奶產量的減少主要原因是目前政策落實不到位和奶農大量減少所致。“而這二者之間又存在因果關系,可以說因為國家的資金補貼政策沒有真正落實到奶農身上,才會出現奶農的大量減少”。
據王丁棉介紹,國家在奶牛養殖等方面的鼓勵資金雖然有,但是大部分給予了一些大企業和規模化養殖牧場,并沒有真正落在奶農身上。“從統計數據來講,100頭奶牛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僅占中國奶牛數量的37%左右,絕大多數奶農沒有得到實際的扶持。部分乳制品企業出于安全考慮,不愿向散戶收奶,即使收奶,價格壓得也很低;再加上近幾年國內飼料價格大幅上漲,在此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奶農退出這個行業”。
此外,王丁棉向網易財經表示,雖然目前國家在鼓勵乳制品生產企業自建奶源,但“光打雷不下雨”,沒有具體的量化指標進行考核,國內乳制品企業真正實際投入自建牧場的少之又少。“而對于國內乳制品企業來說,自建奶源投資大、回報慢、利潤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是首選;而像現代牧業之流的大企業,雖然打著高端奶、有機奶的旗號,但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包裝上市套現”。
來源:網易財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