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池州市克服歷史罕見的持續高溫干旱雙重影響,堅持以實施水產跨越工程為抓手,扎實開展抗災救災,大力推進水產健康養殖,不斷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努力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強良種體系建設,強化漁政管理和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漁業經濟發展保持良好勢頭。全市水產養殖面積44.8萬畝,水產苗種繁育80億尾。預計全年水產品產量12.6萬噸,同比增長4.2%,漁業經濟總產值20億元,增長22%。主要表現:
漁業發展方式轉變明顯。一是養殖單產水平不斷提高,水產健康養殖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充分挖掘了現有水面的生產潛力;二是休閑觀光漁業發展較快,漁業生產也由過去單一的生產型向多元化經營轉變,以漁為主的餐飲、游釣、娛樂、觀賞經營實體逐年增加;三是群眾發展水產養殖積極性提高,受禽流感影響,水產品價格上漲幅度較大,漁業一產產值同比增長12%,養殖效益顯著提升,漁業投資積極性空前高漲。
特色養殖發展迅速。養殖結構繼續優化,以蝦類、加州鱸、鱖魚、河蟹、黃鱔、泥鰍、珍珠為主導產品的名特優水產養殖面積近30萬畝,占水產養殖總面積的67%。秋浦花鱖、秋浦斑鱖、黃顙魚等名優水產苗種繁殖量大幅增長,網箱養鱔、蝦稻連作、池塘養泥鰍等各具特色的名優水產品養殖模式廣為推廣。
水產品市場供應穩定。水產品市場品種豐富,草魚、鯽魚、鰱魚、鳙魚等常規品種供應充足,但價格漲幅較大,草魚、鰱魚、鯉魚、鳙魚、鯽魚、鳊魚等大宗淡水魚零售均價同比上漲9.7%,秋浦花鱖、淡水小龍蝦、青蝦、加州鱸魚等名優水產品價格快速上揚。
漁業生產秩序井然。三個多月的長江春季禁漁及通江河流、湖泊的禁漁工作圓滿完成,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力度加大,違規漁具漁法清理整治工作成效顯著,秋冬季捕撈生產有條不紊,漁業領域持續保持安全生產無事故發生。
2014年,該市將深入實施“水產跨越工程”,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做強優勢產業,做精特色產業,全面提高水產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加大對省、市級農業產業化水產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扎實推進部、省、市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和“三品”認證工作。支持廣東海大集團安徽海大飼料廠和安徽舜源農林開發公司水產品加工生產線全面建成投產。扶持和引導水產專業合作社和家庭漁場的建設與發展,提高其規范化建設、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和信息化服務的水平,充分它的典型引導和示范帶動作用。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和品牌經營意識,建立健全水產品質量監管檢測體系。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養殖捕撈行為,全面實施水域灘涂養殖使用證、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捕撈許可證等制度,扎實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漁業資源養護工作。
來源:安徽農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