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埭鎮緊緊瞄準上海大都市的“餐桌經濟”,通過打造上海編外“菜園子”,開通農副產品進滬“綠色通道”,供滬農產品年均增長超10個百分點,既豐富了上海市民的菜籃子,又鼓了當地農民的錢袋子。
一大早,記者在位于平湖市新埭鎮星光村的盛龍高效食用菌生產基地看到,工人們正忙著采摘、包裝上海客商訂購的鮮蘑菇。基地負責人盛奕告訴記者,基地共有72個菇房,種植蘑菇28萬平方尺,由于今年冬季較往年來得暖和,因此產量要比常年高,但他們一點不用為蘑菇的銷售而擔憂。“這幾天,我們基地每天采摘的蘑菇在3000斤左右,基本上全部銷往上海各大市場,價格也比較合理。”盛奕說。
近年來,新埭鎮充分利用地域優勢,致力于打造上海編外“菜園子”。全鎮已建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萬多畝,并和上海江橋、江揚等五大市場建立了緊密型的產銷關系。新埭鎮農技水利服務中心副主任盛保龍說:“我們指導農戶開展標準化生產,統一栽培技術,統一品牌銷售,實行農產品質量追溯制,搶占了市場,提高了種植戶效益。”
據了解,這幾年,全鎮農產品供滬交易額年均增長超過了10個百分點,實現了銷量和效益雙增長。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