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利用物聯網,做農業的電子商務,將來人們在家電腦下單,我就可以把我的海豬肉送過去,還能根據菜譜給他們定做。”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沙田鎮的農民劉土壽在暢談他的現代農業設想時,背后他的海豬廠內第一欄數百頭海豬正在灘涂上漫步,年后就要出欄銷往南寧。“現在有了4g,普及后這就是機遇”。
之所以稱之為海豬,主要是因為其養殖在海灘等自然環境,漁民們日常喂豬也都是喂些木薯、玉米、海鮮殘渣等。北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不少漁民都曾零星養過海豬,因為海豬肉質鮮美,在兩廣地區得到顧客認可。
2009年,劉土壽決心開始養海豬。特別之處在于,他把豬趕到海邊放養,豬就會自己去尋找些沙蟹、小魚、小蝦和貝類等輔食,晚上再回豬圈,所以,這些半放養狀態下的豬肉就具有了綠色豬肉的特質。年后,第一批海豬肉將會運往南寧進行直營銷售。從今年開始,養豬場每年出欄量能達到6000頭。
雖然海豬廠距離縣城還需1小時車程,但劉土壽的養豬觀念十分時髦,這些知識有些來自廣西現代遠程教育系統中的工商管理課程,有些來自電視播放的農業經濟新聞。雖然還未正式開張,但他告訴記者,他很有信心,“在我最愛看的‘中國經濟人物’評選節目中,柳傳志都說要做農業了,而且是用電子商務的模式去做”。
村里很少有人知道劉土壽是誰,大家都把這個帥氣的年輕人叫做“劉德華”,他也樂呵呵地應承。他告訴記者,雖然北海海豬肉很出名,但一直都沒有品牌,注重品牌意識的他為自己的海豬肉注冊了商標“烏坭牌”。
不僅要生產好豬肉,劉土壽還要做豬肉銷售。并沒有上過大學的他主要負責養豬,銷售交給了由廣西大學畢業生組成的營銷團隊。此前,他曾和營銷團隊一起遠赴廣州進行市場調查,為了學習壹號土豬的營銷經驗,他們花了幾天的時間守候在其店門前,觀察、記錄消費者的行為,并對附近小區的居民“多久會買一次豬肉、一次買多少、能接受多高價格的豬肉”進行調研。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