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多項乳業整治措施出臺,被稱為“乳業求變年”;同時,乳品有3次集中漲價,又稱為“奶荒年”。筆者認為,要實現乳業持續、健康發展,政府的作用必不可少,但當前更緊要的,是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強調發揮市場作用,并不是排斥政府監管行為。相反,政府在規則制定和監管上的作用不但不能缺位,還要加強。有關部門在乳制品進口規范、嬰幼兒奶粉審批制度、原輔料采購查驗制度等方面出臺措施,確保了乳品市場安全。不過,這些措施對于積病已久的中國乳業來講,仍難解燃眉之急。中國乳業到底要市場機制發揮哪些作用呢?
在提高乳業的行業集中度上,市場的作用應更加有效。筆者認為,依靠行政手段整合資源的結果,往往產業鏈條不夠穩固、企業文化不夠完善、市場信譽度不夠完美。只有通過市場機制的檢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調整自己,根據客觀實際來提高乳業的行業集中度,乳品企業方能實現更好發展。
奶業的源頭整合,也應當出于市場的自主選擇。有關部門曾提出,到2011年底實現企業自建牧場70%的目標,但全國大小規模化牧場加起來至今不足4成。最近,地方奶業協會又紛紛呼吁禁止外來乳企到當地搶奪奶源,然而阻止不住奶源地搶購戰火。而且,乳企巨頭曾經掀起的“萬頭牧場”建設熱潮,如今大有偃旗息鼓之勢。導致今天奶源地搶購戰火的,正是價格機制發揮著作用,乳企巨頭們應該事先整合產業鏈源頭,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利益共享和風險分擔機制,使乳品加工和原奶生產緊密融合,讓奶源得到可靠保證。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